中醫(yī)古籍
  • 排膿散

    《外科發(fā)揮》卷四:排膿散別名

    四味排膿散(《景岳全書》卷六十四)。

    處方

    黃耆(鹽水拌,炒)白芷 五味子(研,炒)人參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益氣排膿。治肺癰吐膿,壅悶咳嗽,五心煩熱。

    用法用量

    每服9克,食后用蜜水調(diào)下。

    摘錄《外科發(fā)揮》卷四《外科正宗》卷三:排膿散處方

    黃耆 當(dāng)歸 金銀花 白芷 川山甲 防風(fēng) 川芎 瓜蔞仁各3克

    功能主治

    益氣活血,潤(rùn)腸排膿。治腸癰,小腹脹痛,里急后重,時(shí)時(shí)下膿,脈象滑數(shù)。

    用法用量

    以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時(shí)服?;?yàn)槟?,每?~9克,空腹時(shí)用蜜湯調(diào)下。

    摘錄《外科正宗》卷三《雜病源流犀燭》卷一:排膿散處方

    人參 黃耆 白芷 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

    搗為末。

    功能主治

    益氣排膿,治肺癰,咳吐膿血。

    用法用量

    水沖服。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一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三枚,生用厚樸二錢,茯苓二錢,生姜三片,加【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蘗、黃芩、山梔,各二錢半。功能主治治傷寒雜病,熱毒煩悶,干嘔口燥,呻吟喘滿,陽(yáng)厥極深,畜熱于內(nèi),傳為陰毒,腹?jié)M嘔吐或欲作利者。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煎熱服......
  • 處方黃連(去須)半兩,黃柏半兩,黃芩半兩,大梔子半兩,半夏3枚,厚樸3錢(銼),茯苓(去皮,銼)。功能主治火熱狂躁,喘滿,或腹?jié)M嘔吐,或欲作利者。用法用量水1盞半,加生姜3片,煎至半盞,絞汁溫服。摘錄《直格》卷下......
  • 處方未生毛小鼠(搗爛,搭在壁上風(fēng)干,焙黃香,研細(xì))5錢,土鱉蟲(灰)5錢,鉆糞蟲(灰)5錢,白占5錢。功能主治風(fēng)癩。用法用量摻之。摘錄《解圍元藪》卷四......
  • 處方半夏2兩,天南星1兩,皂角(炙)2兩,白附子1兩,白礬1兩(生)。制法上為細(xì)末,生姜汁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風(fēng)痰。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生姜湯送下。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十三引《醫(yī)林方》......
  • 處方川烏1個(gè)(炮去皮尖),草烏7個(gè)(炮去皮尖),川芎半兩,石膏1兩(煅),荊芥1兩。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頭痛。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好茶點(diǎn)下。注意忌鲇魚。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八十二引《吳氏集驗(yàn)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