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麻黃葛根湯

    《類證活人書》卷十七:麻黃葛根湯處方

    麻黃(用開水泡一二次,焙干)芍藥各90克 干葛30克 蔥白7莖 鼓30克

    制法

    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

    治傷寒一日至二日,頭項及腰脊拘急疼痛,渾身煩熱,惡寒。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服后以厚衣蓋覆。半小時后再服。若仍無汗出,再煮蔥粥少許,熱服以取汗。

    摘錄《類證活人書》卷十七《活人書》卷十七:麻黃葛根湯別名

    麻黃湯

    處方

    麻黃(用沸湯泡12次,焙干稱)3兩,芍藥3兩,干葛4分,蔥白7莖,豉1合。

    制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傷寒1日至2日,頭項及腰背拘急疼痛,渾身煩熱惡寒。剛痙無汗。

    用法用量

    麻黃湯(《云歧子脈訣》)。

    摘錄《活人書》卷十七《治疹全書》卷上:麻黃葛根湯處方

    麻黃、葛根、升麻、柴胡、防風(fēng)、荊芥、枳殼、杏仁、山楂、麥冬。

    功能主治

    疹不出,喘急妄語,及渾身壯熱,足冷,咳嗽嘔吐,腹脹不食,鼻流清涕。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治疹全書》卷上《傷寒圖歌活人指掌》卷四:麻黃葛根湯別名

    麻黃干葛湯

    處方

    麻黃3錢,赤芍藥3錢,干葛1錢半,豆豉半合。

    功能主治

    傷寒剛痙,心腹痛。太陽發(fā)熱無汗,惡寒而喘。剛痙,無汗惡寒。脾土郁結(jié),心腹卒痛。

    用法用量

    麻黃干葛湯(《醫(yī)統(tǒng)》卷十四)。

    摘錄《傷寒圖歌活人指掌》卷四《圣濟總錄》卷二十七:麻黃葛根湯處方

    麻黃(去根節(jié))1兩,葛根(銼)1兩,知母(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黃芩(去黑心)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發(fā)癍,狀如錦紋,嘔逆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七《圣濟總錄》卷二十三:麻黃葛根湯處方

    麻黃(去根節(jié))1兩,甘草(炙)1兩,知母(焙)1兩半,葛根(銼)1兩半,石膏(碎)1兩半。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溫病吐下后,余熱未盡,頭痛,口干煩渴。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三《圣濟總錄》卷二十一:麻黃葛根湯處方

    麻黃(去根節(jié))1兩半,葛根(銼)1兩,柴胡(去苗)1兩,芍藥3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發(fā)汗。主傷寒初得1-2日。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豉100粒、開口椒17粒、連須蔥白3寸,薄荷葉20葉,同煎至8分,去滓熱服。服后蔥豉湯1盞投之,衣覆取汗,汗未快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一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當(dāng)歸5錢,熟地5錢,甘草2錢,黃耆1兩,白芍2錢,天花粉3錢,金銀花1兩,生地2錢。功能主治一切惡瘡初起者。用法用量水2碗,煎8分,半饑服。摘錄《洞天奧旨》卷十四......
  • 處方半夏(姜汁炒)、巴豆霜、當(dāng)歸、乳香、沒藥、硼砂、血竭、土鱉(倍用)各等分。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杖打極重者。用法用量每服8厘,好酒送下。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六引黃賓江方......
  • 別名和氣養(yǎng)血湯處方當(dāng)歸2錢,白術(shù)1錢5分,小茴羊藿1錢,腹皮1錢,黃耆1錢,川芎1錢5分,炙草8分。功能主治酒病后,和氣養(yǎng)血。主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摘錄《點點經(jīng)》卷一......
  • 《醫(yī)宗金鑒》卷八十八:八仙逍遙湯處方防鳳 荊芥 川芎 甘草各3克 當(dāng)歸(酒洗)黃柏各6克 茅山蒼術(shù) 牡丹皮 川椒各9克 苦參15克功能主治跌打損傷,腫硬疼痛,及一切風(fēng)濕疼痛。用法用量上藥共合一處,裝白布袋內(nèi),扎口,水熬滾,熏洗患處。摘錄《醫(yī)......
  • 《仙拈集》卷三:八仙酒處方當(dāng)歸1兩,生地1兩,杜仲1兩,牛膝1兩,枸杞1兩,五加皮2兩,土茯苓4兩(打碎)。功能主治補脾腎,壯筋骨,和顏悅色,令人有子。主用法用量用好生酒30斤,煮一炷香,將滓濾去,任服。摘錄《仙拈集》卷三《仙拈集》卷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