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牡蠣散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牡蠣散處方

    黃蓍(去苗.土)、麻黃根(洗)、牡蠣(米泔浸.刷去土.火燒通赤),各一兩。

    炮制

    上三味為粗散。

    功能主治

    治諸虛不足,及新病暴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夜臥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驚惕,短氣煩倦。

    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小麥百馀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熱服,日二服,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備急千金要方》卷十:牡蠣散處方

    牡蠣 白術(shù) 防風(fēng)各90克

    制法

    上三味,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

    固表斂汗。治臥即盜汗,風(fēng)虛頭痛。

    用法用量

    用酒調(diào)服1.5克,日服二次。

    備注

    《外臺秘要》卷十五引《深師方》療風(fēng)汗出少氣方,用防風(fēng)十份,白術(shù)九份,牡蠣三份(熬)。搗篩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增至二三匕。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醫(yī)心方》卷七引《效驗方》:牡蠣散處方

    牡蠣22.5克 干姜22.5克

    制法

    上二味,搗篩為細(xì)扮。

    功能主治

    治男子陰下癢濕。及水癩偏大,上下不定,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撲患處,日用二次。

    摘錄《醫(yī)心方》卷七引《效驗方》《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牡蠣散處方

    牡蠣粉30克 麻黃根30克 杜仲30克(去粗皮,微炙,銼)黃耆60克(銼)白茯苓 敗蒲扇灰各30克

    制法

    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

    治虛勞盜汗。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牡蠣散別名

    麥煎散(《衛(wèi)生寶鑒》卷五)。

    處方

    黃耆(去苗、土)麻黃根(洗)牡蠣(米泔浸,刷去土,火燒通赤)各30克

    制法

    上三味,為粗散。

    功能主治

    固表止汗。治體虛衛(wèi)外不固,體常自汗,夜臥即甚,久而不止,身體消瘦,心悸驚惕,短氣煩倦。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小麥百余粒,同煎至180毫升,去滓熱服,日服二次,不拘時候。

    注意

    陰虛火旺之盜汗忌用。

    備注

    方中牡蠣收斂止汗,斂陰潛陽;黃耆益氣固表;麻黃根止汗,以增強斂汗固表之功;佐以浮小麥養(yǎng)心陰。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固表,斂陰止汗之功。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御藥院方》卷八:牡蠣散處方

    牡蠣30克(鉗鍋內(nèi)盛,用鹽泥固濟,木炭火燒晝夜)定粉15克(研)

    制法

    上藥共研勻細(xì)。

    功能主治

    收斂止汗。治汗孔不閉,虛汗不止。

    用法用量

    用綿裹之,擦于患處。

    摘錄《御藥院方》卷八《普濟方》卷三○一:牡蠣散處方

    枯白礬120克 黃丹(炒)60克 牡蠣粉60克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治陰囊兩旁生瘡,陰濕水出,奇癢難忍,或兩腋、手足心濕汗。

    用法用量

    遇夜睡時,手捏藥于癢處痛擦之,不一時又擦之。三四次后頓減。次夜再擦,雖大減又擦。后日自然平復(fù)。如腋汗者頓擦即可。腳汗先擦大減,又擦后裝藥于靴,或鞋底上、腳板上涂藥,或纏腳襄之亦可。

    摘錄《普濟方》卷三○一《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四:牡蠣散處方

    牡蠣 川芎 茯苓 龍骨 續(xù)斷 甘草 當(dāng)歸 艾葉 人參 地榆 五味子

    功能主治

    治產(chǎn)后月余,惡露不絕,氣血兩虧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四《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牡蠣散組成

    黃芪去苗土一兩(30g) ,煅牡蠣米泔浸再刷去土后火燒通赤一兩(30g) ,麻黃根洗一兩(9g)。

    用法

    三藥為粗散,每服9g,水一盞半,加小麥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熱服,日二服,不拘時候。 現(xiàn)代用法:水煎溫服。

    功效

    斂陰止汗、益氣固表。

    主治

    自汗、盜汗證。自汗,夜臥尤甚,久而不止,心悸驚惕,短氣煩倦,舌淡紅,脈細(xì)弱。

    方解

    本證為氣虛衛(wèi)外不固,心陰耗傷,心陽不潛所致。氣虛衛(wèi)表不固,陰液外泄,故常自汗出;汗為心之液,汗出太過,心陰不足而心陽不潛,又夜間屬陰,故汗出夜臥更甚;汗出過多,不但心陰受損,心氣亦耗,故心悸驚惕,短氣煩倦;舌淡紅,脈細(xì)弱為氣陰耗傷之征。治宜斂陰止汗,益氣固表。方中煅牡蠣斂陰潛陽,固澀止汗,為君藥;生黃芪益氣固表止汗,為臣藥;麻黃根甘平,功專收澀止汗,為佐藥;小麥甘涼,專人心經(jīng),益心氣,養(yǎng)心陰,退虛熱而止汗,為使藥。合而成方,補斂并用,兼潛心陽,使氣陰得復(fù),肌表得固,汗出可止。

    臨床應(yīng)用

    1.用方要點:本方是為治衛(wèi)氣不固,陰液外泄之自汗,盜汗證的常用方,以汗出,心悸,短氣,舌淡紅,脈細(xì)弱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病后、產(chǎn)后、術(shù)后、肺結(jié)核及自主神經(jīng)功能失調(diào)之自汗、盜汗,屬衛(wèi)外不固,陰液外泄。

    功用鑒別

    本方與玉屏風(fēng)散均治衛(wèi)外虛弱,腠理不固之自汗證。,玉屏風(fēng)散以黃芪為君,偏于益氣固表止汗,且補散并用,以補為主,用于表虛自汗,及體虛易感之人;牡蠣散以牡蠣為君,偏于斂陰潛陽止汗,且補斂并用,以固澀為主,用于衛(wèi)外不固,心陰耗傷,心陽不潛之自汗、盜汗。

    方歌

    牡蠣散內(nèi)用黃芪,麻黃根與小麥齊, 益氣固表又?jǐn)筷帲w虛自汗盜汗宜。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雞蛋 黃油 冰片制法取雞蛋10個(或更多),煮熟去蛋白,用蛋黃干炸煉油。每30克油加入冰片1.5~3克,密封貯存?zhèn)溆谩9δ苤髦蜗[止痛,固皮生肌。主慢性潰瘍,燙傷瘡面。用法用量用時外搽皮損瘡面。注意化膿性瘡面及有腐敗組織之瘡面勿用。摘錄......
  • 處方生石膏30克 月石21克 冰片0.9克 僵蠶3克制法為極細(xì)末,瓷瓶盛貯。功能主治主牙疳,牙痛,口瘡,齒衄,喉痹。用法用量吹敷患處。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 處方8月半后西瓜青皮(不見日色,陰干為末)。功能主治喉癥。用法用量每用1錢,加冰片少許,吹入喉中。摘錄《惠直堂方》卷二......
  • 《疫喉淺論》卷下:冰白散處方梅花冰片1.5克 人中白15克 兒茶15克 粉甘草3克 玄明粉1.5克 雞內(nèi)金(要不落水者,瓦上焙干)15克功能主治主疫喉腐爛。用法用量共碾細(xì)末。吹喉中。摘錄《疫喉淺論》卷下《青囊秘傳》:冰白散處方人中白、冰片、......
  • 處方煅石膏31g,冰片1g。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瘡瘍糜爛。用法用量外敷。摘錄《中醫(yī)皮膚病學(xué)簡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