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龍須散

    別名

    濯熱散、甘草散

    處方

    白礬(生)1兩,五倍子(生。一作五味子)2兩,烏梅(捶,去仁)2兩,甘草1兩半(炙。一方生用),飛羅面2兩(一方用清明日面尤佳)。

    制法

    上為末,入飛羅面拌勻。

    功能主治

    中暑,迷悶不省人事,泄瀉、霍亂作渴;冒暑伏熱,心膈躁悶,飲水過(guò)度,不知人事,衄血吐血,小便下血,頭旋目暈。

    用法用量

    濯熱散(《百一》卷七)、甘草散(《普濟(jì)方》卷一一七)。

    加訶子肉,滴水為丸,如彈子大,細(xì)嚼,水送下,名“龍涎丸”。

    摘錄《袖珍》卷一引《圣惠》
更多中藥材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安腎丸處方肉桂(去粗皮,不見(jiàn)火)川烏(炮,去皮、臍)各500克 桃仁(麩炒)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去心)山藥 茯苓(去皮)肉蓯蓉(酒浸,炙)石斛(去根,炙)萆薢 白術(shù) 破故紙各1.5千克制法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
  • 處方肉桂(去粗皮.不見(jiàn)火)、川烏(炮.去皮.臍),各十六兩;桃仁(麩炒)、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去心)、山藥、茯苓(去皮)、肉蓯蓉(酒浸.炙)、石斛(去根.炙)、白術(shù)、破故紙,各四十八兩。炮制上為末,煉蜜為圓,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腎經(jīng)......
  • 《溫病條辨》卷三:安腎湯處方鹿茸3錢,葫蘆巴3錢,補(bǔ)骨脂3錢,韭子1錢,大茴香2錢,附子2錢,茅術(shù)2錢,茯苓3錢,菟絲子3錢。功能主治濕久脾陽(yáng)消乏,腎陽(yáng)亦憊者。用法用量本方改為丸劑,名“安腎丸”(見(jiàn)原書(shū)同卷)。大便溏者,加赤石脂。各家論述凡......
  • 《吳鞠通醫(yī)案》卷三:安胃丸處方姜半夏8錢,川椒炭6錢,廣皮5錢,云苓塊6錢,烏梅肉4錢,生姜5錢。功能主治嘔吐不食已久,六脈弦細(xì)而弱。用法用量甘瀾水8茶杯,煮成3杯。分3次服。摘錄《吳鞠通醫(yī)案》卷三《衛(wèi)生寶鑒》卷五:安胃丸處方白術(shù)5錢,干姜......
  • 處方陳皮、黃連、半夏、當(dāng)歸、貝母、枳實(shí)、麥冬、甘草、白術(shù)、白茯、蘇梗、覆花、枇杷葉。功能主治胸膈有痰不寬,嘔吐,如有礙者。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竹茹1團(tuán),水煎,食遠(yuǎn)服。摘錄《何氏濟(jì)生論》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