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藍葉散

    《仁齋直指》卷二十四:藍葉散處方

    白芷 柴胡 知母 杏仁(去皮)川芎 赤芍藥 生地黃 川升麻 干葛 生甘草各7.5克 爛石膏 梔子仁各3.75克 藍葉(日干)7.5克

    制法

    上藥銼細。

    功能主治

    治諸丹發(fā)熱赤腫。

    用法用量

    每次4.5克,水煎服。

    熱甚,加黃芩、玄參。

    摘錄《仁齋直指》卷二十四《圣惠》卷十八:藍葉散處方

    藍葉1兩,犀角屑1兩半,木香1分,川升麻1兩半,玄參1兩,蘧麥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熱病,熱毒盛,皰瘡出,頭黑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八《圣惠》卷八十五:藍葉散處方

    藍葉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知母半兩,鉤藤3分,玄參3分,川升麻3分,葛根3分(銼),子芩1分,犀角屑1分,射干1分。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小兒頭額體背俱熱,大便秘澀,眼赤心悶,乍睡乍驚,精神昏濁,與人不相主,當欲作癇狀。

    用法用量

    3-5歲兒,以竹瀝半合,調(diào)半錢服,1日3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五《圣惠》卷五十三:藍葉散處方

    藍葉1兩,川升麻1兩,麥門冬1兩(去心),赤芍藥1兩,玄參1兩,黃耆1兩(銼),甘草1兩(生,銼),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犀角屑1兩,沉香1分,葛根1兩(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渴利,口干煩熱,背生癰疽,赤焮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圣惠》卷九十一:藍葉散處方

    藍葉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川升麻半兩,犀角屑3分,木通半兩(銼),茯神半兩,馬牙消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漆瘡,四肢壯熱。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放溫服之。

    摘錄《圣惠》卷九十一《圣惠》卷九十三:藍葉散處方

    藍葉1分,黃連半兩(去須,微炒),赤茯苓1分,冬瓜仁半兩,酸石榴皮半兩(銼碎,微炒),赤石脂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痢渴,煩熱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入蜜半茶匙,更煎2-3沸服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直指》卷二十四:藍葉散處方

    白芷1分,柴胡1分,知母1分,杏仁(去皮)1分,川芎1分,赤芍藥1分,生地黃1分,川升麻1分,干葛1分,生甘草1分,爛石膏半分,梔子仁半分,藍葉(日干)1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諸丹發(fā)熱赤腫。

    用法用量

    每次1錢半,新水煎服。

    熱甚,加黃芩、元參。

    摘錄《直指》卷二十四《圣惠》卷九十一:藍葉散別名

    升麻黃芩湯

    處方

    藍葉1兩,黃芩1分,犀角屑1分,川大黃(銼碎,微炒)1分,柴胡(去苗)1分,梔子仁1分,川升麻1分半,石膏1分半,甘草半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月內(nèi)發(fā)一切丹。

    用法用量

    升麻黃芩湯(《圣濟總錄》卷一八二)。

    摘錄《圣惠》卷九十一
更多中藥材
  • 別名冰炭散處方山梔仁、香白芷等分。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鼻衄不止。用法用量冰炭散(《嵩崖尊生》卷六)。摘錄《何氏濟生論》卷二......
  • 處方制爐甘石9錢,龍衣(炙,研)3錢,冰片3分。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一切下疳及目疾。用法用量外用干摻,或麻油調(diào)搽;目疾蜜調(diào)點。如治目疾,去龍衣。摘錄《千金珍秘方選》......
  • 處方梔子仁 白芷制法上藥為末。功能主治主鼻血不止。用法用量吹鼻中。摘錄《嵩崖尊生》卷六......
  • 處方辰砂1兩,冰片2錢,熊膽2錢。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腳底心爛。用法用量雞子白調(diào)搽,每日洗3次搽3次。摘錄《玉案》卷二......
  • 處方冰片、生大黃(打碎)各10克,75%酒精(或白酒)100毫升。制法共浸泡瓶中(振搖幾次),2小時后即可使用。功能主治據(jù)報道,用本方治療暑癤,一般涂搽1~4次即可痊愈。用法用量先把肥皂液洗患處,用溫開水去凈肥皂液,再用消毒棉簽蘸藥液外搽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