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巴豆37粒,齊州半夏3-7粒。
纏喉風,喉閉,癇疾。
將半夏輕捶,每粒分作4片,巴豆剝?nèi)バ哪?,于銀銅石器內(nèi),用米醋3碗,文武火熬盡醋為度,用清醋微洗過,研為膏子。每患纏喉風,或喉閉,或癰疾,用1斡耳,以生姜自然汁1茶腳化下。甚者,灌藥少時,自然吐出惡涎如魚凍相似,立愈。
人乳半合,黃礬粟大,白礬棗大石膽豆大。
小兒急疳侵蝕。
上為末,綿裹,納乳汁中浸1宿,有味,慢火熬膏,涂口,如鼻瘡,滴入。有腫處,以三棱針刺去血后涂。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巴豆37粒,齊州半夏3-7粒。
功能主治纏喉風,喉閉,癇疾。
用法用量將半夏輕捶,每粒分作4片,巴豆剝?nèi)バ哪?,于銀銅石器內(nèi),用米醋3碗,文武火熬盡醋為度,用清醋微洗過,研為膏子。每患纏喉風,或喉閉,或癰疾,用1斡耳,以生姜自然汁1茶腳化下。甚者,灌藥少時,自然吐出惡涎如魚凍相似,立愈。
摘錄《百一》卷十《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張渙方:立圣膏處方人乳半合,黃礬粟大,白礬棗大石膽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疳侵蝕。
用法用量上為末,綿裹,納乳汁中浸1宿,有味,慢火熬膏,涂口,如鼻瘡,滴入。有腫處,以三棱針刺去血后涂。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張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