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葵根1握(銼),壁魚7枚(研)。
小兒小便三兩日不通,欲死者。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葵根湯”。
葵根1兩(燒灰),烏蛇半兩(燒灰),黃柏半兩(為末),鱉甲半兩(燒灰)。
上為末。
小兒緊唇。
每用半錢,豬脂少許,和涂唇上,時時用。
葵根1握(經(jīng)年者,燒作灰)。
上為散。
口吻瘡。
外敷。
蜀葵根、冬瓜仁、槐米、敗醬草(即苦菜)、忍冬藤、當(dāng)歸尾、赤芍、生地、大黃、米仁。
腸癰。腹痛釣?zāi)_,身皮甲錯之候。
水煎服。
冬葵根1兩,車前子3分,滑石1兩,冬瓜仁3分,木通1兩(銼),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桂心2分。
產(chǎn)后小便淋澀,臍下妨悶。
每服3錢,似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1日3-4次。
葵子1兩(銼),車前子2兩,亂發(fā)灰半兩,川大黃1兩(銼,微炒),桂心1兩,滑石2兩,冬瓜瓤2兩(干者),木通2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粗散。
婦人五淋澀痛。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葵根1兩,木通3分(銼),瞿麥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粗蔥葉并根1兩。
從高墜損,車碾馬墜,筋骨蹉跌,甚者大小腸不通。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服用溫酒調(diào)下滑石末1錢,不計時候。
葵根(切)1兩,赤小豆1兩,土瓜根1兩,麝香(研)1分。
小兒漏疳口瘡。
每用1字,貼瘡。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葵根1握(銼),壁魚7枚(研)。
功能主治小兒小便三兩日不通,欲死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葵根湯”。
摘錄《圣惠》卷九十二《衛(wèi)生總微》卷十八:葵根散處方葵根1兩(燒灰),烏蛇半兩(燒灰),黃柏半兩(為末),鱉甲半兩(燒灰)。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緊唇。
用法用量每用半錢,豬脂少許,和涂唇上,時時用。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八《圣濟總錄》卷一一七:葵根散處方葵根1握(經(jīng)年者,燒作灰)。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口吻瘡。
用法用量外敷。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七《醫(yī)級》卷八:葵根散處方蜀葵根、冬瓜仁、槐米、敗醬草(即苦菜)、忍冬藤、當(dāng)歸尾、赤芍、生地、大黃、米仁。
功能主治腸癰。腹痛釣?zāi)_,身皮甲錯之候。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級》卷八《圣惠》卷七十九:葵根散處方冬葵根1兩,車前子3分,滑石1兩,冬瓜仁3分,木通1兩(銼),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桂心2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小便淋澀,臍下妨悶。
用法用量每服3錢,似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1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七十九《圣惠》卷七十二:葵根散處方葵子1兩(銼),車前子2兩,亂發(fā)灰半兩,川大黃1兩(銼,微炒),桂心1兩,滑石2兩,冬瓜瓤2兩(干者),木通2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婦人五淋澀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圣惠》卷六十七:葵根散處方葵根1兩,木通3分(銼),瞿麥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粗蔥葉并根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從高墜損,車碾馬墜,筋骨蹉跌,甚者大小腸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服用溫酒調(diào)下滑石末1錢,不計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七《圣濟總錄》卷一七二:葵根散處方葵根(切)1兩,赤小豆1兩,土瓜根1兩,麝香(研)1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漏疳口瘡。
用法用量每用1字,貼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