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寬腸丸

    《世醫(yī)得效方》卷七:寬腸丸處方

    黃連 枳殼各等分

    制法

    上藥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痔瘡便秘。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時用米飲送下。

    摘錄《世醫(yī)得效方》卷七《普濟方》卷二九五:寬腸丸處方

    黃連、枳殼、百藥煎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用水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痔漏。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用米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九五《得效》卷七:寬腸丸處方

    黃連、枳殼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以五灰膏涂痔瘡之后,臟腑秘結(jié)不通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得效》卷七《活幼心書》卷下:寬腸丸處方

    枳殼(炒微黃,用清油浸透1宿,焙干)5線,麻仁(去殼)2錢半,木通(去皮、節(jié))2錢半,大黃(半生半炮)2錢半,檳榔2錢半,大腹皮(洗凈,培干)2錢半。

    制法

    上除麻仁用乳缽研極細外,檳榔不過火,余焙同研成末,入乳缽中與麻仁再杵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痢后里急,大腑閉澀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以枳殼、甘草煎湯,空心送下;1-2月嬰兒,溫蜜湯化服。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更多中藥材
  • 《張氏醫(yī)通》卷五:半夏干姜湯處方半夏、甘草、干姜各等分。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干嘔,吐涎沫。用法用量每取方寸匕,漿水煎服。摘錄《張氏醫(yī)通》卷五《疝氣證治論》:半夏干姜湯處方干姜、桂枝、半夏、蒼術(shù)、生姜各等分。功能主治心胃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水煎......
  • 別名安中散處方半夏2兩(湯浸洗7次,切片,焙干),厚樸4兩(姜制),陳皮6兩(去瓤,焙干),甘草2兩(炙焦黃),蒼術(shù)6兩(米泔浸一伏時,去皮,切,焙干)。制法上銼,慢火炒焦,為粗散。功能主治胃虛,寒熱百病,脾寒痰盛,不思飲食。用法用量每服3......
  • 《圣濟總錄》卷一九○:半夏撥刀別名半夏飪處方大麥面4兩,半夏(湯洗去滑,盡炒)半兩(為末),桂(去粗皮)1錢(為末)。功能主治婦人痃癖,血氣,口吐酸水。用法用量半夏飪(《普濟方》卷三二五)。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九○《圣濟總錄》卷一九○:半夏......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半夏散處方紫菀(去苗.凈洗)、五味子(撿凈)、半夏(湯泡七次)、甘草(炙),各五兩;肉桂(去粗皮)、細辛(去苗),各二兩半。炮制上件為細末。功能主治治小兒咳逆上氣,心胸痰壅,不欲乳食。用法用量三歲兒每服一錢,水一盞......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半夏散處方紫菀(去苗.凈洗)、五味子(撿凈)、半夏(湯泡七次)、甘草(炙),各五兩;肉桂(去粗皮)、細辛(去苗),各二兩半。炮制上件為細末。功能主治治小兒咳逆上氣,心胸痰壅,不欲乳食。用法用量三歲兒每服一錢,水一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