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酒癥丸

    《局方》卷三(紹興續(xù)添方):酒癥丸處方

    雄黃(揀)6個(如皂莢子大),巴豆(不去皮,不出油)15個,蝎梢15個。

    制法

    上為細末。入白面稱5兩半,滴水和如豌豆大,候稍干,入麩內(nèi)同炒香。將1粒放水中,如藥粒浮于水上,即去麩不用。

    功能主治

    飲酒過度,頭旋惡心,嘔吐不止;及酒積停于胃間,遇飲即吐,久而成癖。

    用法用量

    每服2粒,食后溫酒送下。尋常傷酒,每服1粒,茶、酒任下。

    摘錄《局方》卷三(紹興續(xù)添方)《御藥院方》卷三:酒癥丸處方

    寒食面半斤,神曲3兩,雄黃2錢,巴豆50個(去皮心膜,不去油)。

    制法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陰干,用谷糠同藥丸一處,炒令糠焦為度。

    功能主治

    男子婦人一切酒食所傷,日久成積,心腹脹滿,不思飲食,四支無力,時發(fā)寒熱,涎痰咳嗽,兩脅刺痛及肚里疼。

    用法用量

    每服2-3丸,茶、酒任下,不拘時候。傷食后溫水送下;心氣痛,醋湯送下。若取轉(zhuǎn)使物隱破2丸,臨臥冷水送下。常服1丸,食后茶、酒任下。

    注意

    孕婦人不可服。

    摘錄《御藥院方》卷三《醫(yī)方類聚》卷一一三引《醫(yī)林方》:酒癥丸處方

    甘草半兩,半夏(生姜制)半兩,白茯苓半兩,神曲半兩,麥糵半兩,大戟半兩,葛根半兩,雄黃半兩,巴豆2錢(去油)。

    制法

    上為細末,水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酒積。主積聚。

    用法用量

    每服7丸,生姜湯送下。以利為效。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一三引《醫(yī)林方》《醫(yī)方類聚》卷一一三引《煙霞圣效》:酒癥丸處方

    大麥糵不拘多少(醋浸半日取出,炒,如芽子熟取出,掾子芽子在,炒干)。

    制法

    上為細末,醋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積聚。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熱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一三引《煙霞圣效》《醫(yī)方類聚》卷一一三引《煙霞圣效》:酒癥丸處方

    川黃連1兩,巴豆半兩(和皮用)。

    制法

    上為細末。雄黃一分別研極細,與前2味同研勻,用寒食曲10兩,如無,以白面代之,與前3味同研極勻,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用平底兒鐺,于木炭火上,不住手攪之,直候水內(nèi)浮為度。

    功能主治

    酒癥。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如是傷酒,每服2丸,燒生姜1塊,細嚼,酒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一三引《煙霞圣效》《雞峰》卷九:酒癥丸處方

    白茯苓半兩,木豬苓半兩,蒲黃半兩,神曲1兩,白丁香1兩,大麥糵1兩,干葛1兩,葛花1兩(生用)。

    制法

    上8味,以神曲末2兩半,滴水調(diào)成糊,拌和前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放1宿,用陳粟米同炒藥丸,每丸子有竅出,香熟為度。

    功能主治

    酒癖引飲,唾涎,頭痛背倦,小便赤數(shù)。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九《雞峰》卷九:酒癥丸處方

    巴豆160個(150個去皮膜,紙上炒去油,10個不去皮生用),半夏1錢半,粉霜1錢半,神曲半兩,乳香1錢,面1斤,硇砂1錢半,輕粉1錢半。

    制法

    上將麥糵末半兩,用水半碗,熬麥糵末至8分一盞,去滓,再入黃連2-3錢熬成水黃,和硬軟得所,少水只熬黃連,水添為丸,如小豆大,曬干,用陳粟米半升炒丸子如銀褐色為度。

    功能主治

    開胃取痰。主酒積。

    用法用量

    每服1-2丸,食前開胃口,食后止痰涎嗽,生姜酒送下;消食,濃煎蘿卜湯送下,中酒,嚼丁香,生姜酒送下3丸。

    摘錄《雞峰》卷九《雞峰》卷九:酒癥丸處方

    大藥半兩,小藥半兩,半夏半兩,巴豆2錢,大麥糵半兩,雄黃5銖。

    制法

    上為細末,卻合作一處,再研勻細,蒸餅劑為丸,如梧桐子大,放半日之間,欲干不干,卻于銚內(nèi)用麩炒令香熟,勿令大焦,放水上藥丸于浮為度。

    功能主治

    酒積,諸藥不效者。

    用法用量

    用溫酒下1丸為候,若服2丸,微利,取下酒積食勞之病。

    摘錄《雞峰》卷九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6錢,秫米1兩,白芍6錢,桂枝4錢,炙甘草1錢,生姜3錢,大棗2枚(去核)。功能主治飲退得寐,舌滑,食不進者。用法用量水8杯,煮取3杯,分溫3服。摘錄《溫病條辨》卷三......
  • 處方半夏(漿水煮4-5沸,切,焙)3錢,桔梗(炒)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天南星(洗過)1兩。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脾肺寒熱勞咳,痰盛嘔噦。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2盞,加生姜1棗大(細切),同煎至半盞,去滓,食后。臨臥溫服。摘錄《圣濟......
  • 處方半夏2錢(湯洗7遍去滑),干姜1錢(炮裂),白面3兩,雞子白1枚。制法上為末,與面及雞子白相和,搜,切作棋子,熟煮,別用熟水淘過。功能主治脾胃氣弱,痰噦嘔吐,不下飲食。用法用量空腹食之。摘錄《圣惠》卷九十七......
  • 處方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紫蘇11葉,砂仁5粒。功能主治頭昏嘔吐。用法用量方中陳皮、半夏用量原缺。摘錄《女科萬金方》......
  • 《醫(yī)寄伏陰論》卷上:半夏橘皮湯處方半夏2錢,橘皮1錢,茯苓1錢,人參1錢,甘草1錢(炙),干姜1錢。功能主治溫胃散水,滌痰降氣。主伏陰病,嘔利止,厥回而噦,或咳逆者。用法用量加大棗3個(擘),開水3杯煎,去滓頓服,不已再服。或加生姜8分。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