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防風15克(去蘆)連翹9克(去蒂)川芎15克 白芍藥6克 當歸9克(酒浸洗)薄荷6克 荊芥穗15克 麻黃9克(去根、節(jié),湯泡)梔子9克(去殼)桔梗 枳殼(去瓤,面炒)石膏各15克 甘草 滑石 黃芩各9克(去朽)柴胡15克 黃連15克 黃柏9克 生地黃10.5克(酒制)羌活15克 熟地黃10.5克(酒制)錦紋大黃18克 芒消30克 皂角刺30克(獨生者,去尖)
上細切,分八服。
治癘風。
每服用水360毫升,煎至250毫升,空腹時服,日進二服。五六日后,又進二月艮。
防風、荊芥、連翹、赤芍藥、當歸、川芎、桔梗、黃芩、梔子、甘草、青木香、玄參、牛蒡子、大黃、芒消、紫金皮、雞屎子、詐死子、谷藤根、芙蓉根、嫩桕根、青王義。
疔瘡、瘴氣、紫游風等。
加薄荷、生地黃,水煎服。
防風8分,白鮮皮8分,赤芍8分,連翹8分,黃芩8分,牛蒡子1錢,金銀花3分,山梔5分,歸尾5分,荊芥4分,槐花4分,僵蠶2分,甘草2分。
楊梅。
本方原書用半斤,再加苦參半斤,改為丸劑,名“加減通圣丸”。
如初起便秘,加酒大黃1錢半;便難,加皂子3分;胃弱食少,加白術1錢、陳皮、半夏各5分;頭上多,加川芎8分,薄荷1分;下部多,加牛膝、黃柏各4分、遍身多,加木通、桔梗、地骨皮各6分;心火加黃連,腎火加玄參各4分;氣虛加參、耆,血虛加熟地各6分;久虛便利,加硬飯5錢。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防風15克(去蘆)連翹9克(去蒂)川芎15克 白芍藥6克 當歸9克(酒浸洗)薄荷6克 荊芥穗15克 麻黃9克(去根、節(jié),湯泡)梔子9克(去殼)桔梗 枳殼(去瓤,面炒)石膏各15克 甘草 滑石 黃芩各9克(去朽)柴胡15克 黃連15克 黃柏9克 生地黃10.5克(酒制)羌活15克 熟地黃10.5克(酒制)錦紋大黃18克 芒消30克 皂角刺30克(獨生者,去尖)
制法上細切,分八服。
功能主治治癘風。
用法用量每服用水360毫升,煎至250毫升,空腹時服,日進二服。五六日后,又進二月艮。
摘錄《醫(yī)學正傳》卷六《準繩·瘍科》卷二:加減通圣散處方防風、荊芥、連翹、赤芍藥、當歸、川芎、桔梗、黃芩、梔子、甘草、青木香、玄參、牛蒡子、大黃、芒消、紫金皮、雞屎子、詐死子、谷藤根、芙蓉根、嫩桕根、青王義。
功能主治疔瘡、瘴氣、紫游風等。
用法用量加薄荷、生地黃,水煎服。
摘錄《準繩·瘍科》卷二《醫(yī)學入門》卷八:加減通圣散處方防風8分,白鮮皮8分,赤芍8分,連翹8分,黃芩8分,牛蒡子1錢,金銀花3分,山梔5分,歸尾5分,荊芥4分,槐花4分,僵蠶2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楊梅。
用法用量本方原書用半斤,再加苦參半斤,改為丸劑,名“加減通圣丸”。
如初起便秘,加酒大黃1錢半;便難,加皂子3分;胃弱食少,加白術1錢、陳皮、半夏各5分;頭上多,加川芎8分,薄荷1分;下部多,加牛膝、黃柏各4分、遍身多,加木通、桔梗、地骨皮各6分;心火加黃連,腎火加玄參各4分;氣虛加參、耆,血虛加熟地各6分;久虛便利,加硬飯5錢。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