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人參、干姜、白術(土炒)、川椒。
胃寒蟲擾作吐,唇色或紅或白,胃口時痛時止,頻嘔清涎者。
引用烏梅1個,水煎服。
人參、白術、黃耆、甘草、木香、肉桂、茯苓、半夏、陳皮。
小兒痘疹,吐瀉里虛。不能出快。
加生姜,水煎服。
白術1兩,人參1兩,甘草1兩,干姜1兩,青皮半兩,陳皮半兩。
上為細末。
生養(yǎng)諸氣,大益脾胃。主脾胃不和,三焦壅滯,胸膈痞悶,脅肋脹痛,嘔吐惡心,口淡無味,呼吸寒冷,心腹暴痛,飲酒過傷,全不思食。
本方原名“加減理中丸”,與劑型不符,據(jù)《普濟方》引《十便良方》改。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人參、干姜、白術(土炒)、川椒。
功能主治胃寒蟲擾作吐,唇色或紅或白,胃口時痛時止,頻嘔清涎者。
用法用量引用烏梅1個,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二《痘疹一貫》卷二:加減理中湯處方人參、白術、黃耆、甘草、木香、肉桂、茯苓、半夏、陳皮。
功能主治小兒痘疹,吐瀉里虛。不能出快。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痘疹一貫》卷二《雞峰》卷十二:加減理中湯處方白術1兩,人參1兩,甘草1兩,干姜1兩,青皮半兩,陳皮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生養(yǎng)諸氣,大益脾胃。主脾胃不和,三焦壅滯,胸膈痞悶,脅肋脹痛,嘔吐惡心,口淡無味,呼吸寒冷,心腹暴痛,飲酒過傷,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加減理中丸”,與劑型不符,據(jù)《普濟方》引《十便良方》改。
摘錄《雞峰》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