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健脾散

    《蘇沈良方》卷四:健脾散處方

    烏頭(炮)22克 厚樸(姜炙)甘草(炙)干姜(炮)各7.5克

    制法

    上藥研末。

    功能主治

    溫中燥濕。治寒濕泄瀉,老人臟泄尤效。

    用法用量

    每服3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2片,煎至200毫升,熱服,一日二次。

    摘錄《蘇沈良方》卷四《醫(yī)統(tǒng)》卷二十三:健脾散處方

    人參、白術(炒)、藿香、丁香、砂仁(炒)、肉果(煨)、神曲(炒)、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通中健胃,消食快氣。主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橘皮湯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二十三《準繩·幼科》卷七:健脾散處方

    白茯苓(去皮)1兩,人參1兩,厚樸3兩(用姜汁炙),蒼術(米泔浸1宿)4兩,陳橘皮(去白)5兩,甘草2兩(半生半熟),草果子(去皮)2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小兒胃氣。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加生姜、大棗,同煎服。

    摘錄《準繩·幼科》卷七《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四:健脾散處方

    蓮肉4錢,砂仁4錢,香附3錢,藿香3錢,茯苓3錢,陳皮3錢,山藥3錢,蒼術3錢,木香1錢,炙草2錢,生姜、棗子(去核)。

    制法

    上銼。

    功能主治

    瘡瘍潰后,痞滿不食。

    用法用量

    分作6服服之。

    摘錄《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四《普濟方》卷二十三:健脾散處方

    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黃耆(銼)1兩,麥糱(炒黃)1兩,甘草(炙,銼)半兩,面曲(炒令黃)半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脾胃虛冷,水谷遲化,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入鹽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二十三《普濟方》卷十五:健脾散處方

    黃橘皮半兩,人參半兩,獨活1兩,枇杷葉(拭去毛)1兩,甘草1兩,鱉甲(醋炙)1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肝受勞氣,吃肝藥了,恐肝之病氣相移于脾。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半,以水1盞3分,更用倉米49粒先煮令熟,約余水9分以來,即下末藥,更煎2沸瀉出,和滓空心服。

    摘錄《普濟方》卷十五《普濟方》卷二十五引《澹寮》:健脾散處方

    生姜1斤(切片,鹽3兩淹半日,焙干,取4兩),神曲(炒)2兩,麥糱(洗,炒)2兩,陳皮(去白)2兩,草果仁2兩,甘草2兩(或減甘草)。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消食化氣。主飲食不快。

    用法用量

    點、煎任意。

    摘錄《普濟方》卷二十五引《澹寮》《圣惠》卷十三:健脾散處方

    訶黎勒皮1兩,白術1兩,人參1兩(去蘆頭),麥糱1兩(炒令微黃),神曲半兩(炒令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大腹皮半兩(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干姜3分(炮裂,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傷寒后脾胃虛弱,不欲飲食,縱食,不能消化。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三《醫(yī)方易簡》卷六:健脾散處方

    建蓮1兩6錢(去心),淮山1兩,南豆1兩,白術5錢,芡實6錢,薏米2兩,川貝母3錢(去心),飯黨5錢。

    制法

    共享筲箕飯面蒸熟,曬干,為末。

    功能主治

    健脾。主癆癥。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早晨桂圓肉煎水開調服;或燉飯食,候飯起蝦眼,入散5錢于上,飯熟透,連飯食,亦可。

    摘錄《醫(yī)方易簡》卷六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白礬1兩(別研),乳香1兩(別研),黃連(去須)1兩(取末),硇砂半兩(別研),全蝎1錢(取末)。制法上藥用大鯽魚1枚,去腸并鱗,入藥末在內,濕紙裹,麻皮纏,鹽泥固濟,文武火煨熟,去泥紙,卻用慢火炙焦,同為細末。功能主治腸風痔漏,積年膿......
  • 處方肉蔻霜1錢,北味6分,吳萸(泡)5分,白術(凈炒)1錢5分,炙甘草5分。功能主治腎泄,五更即溏瀉,經(jīng)年不愈。摘錄《不知醫(yī)必要》卷三......
  • 處方烏頭4兩,甘草4兩,芎藭4兩,黃芩4兩,桂心4兩,藜蘆4兩,附子4兩,白蘞6兩,桔梗6兩,半夏6兩,柏子仁6兩,前胡6兩,麥門冬6兩。制法用7月曲10斤,秫米1斛,如醞酒法。(口父)咀上藥,以絹袋盛之,沉于甕底,酒熟去糟,還取藥滓,青布......
  • 處方天門冬6分,干地黃4分,桂心1兩,茯苓1兩,菖蒲3分,五味子3分,遠志3分,石韋3分。制法上藥治下篩。功能主治養(yǎng)命,開心益智。主好忘。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后酒、水任服。服30日力倍,60日氣力強,志意足。摘錄《千金》卷十四......
  • 處方北庭半兩(飛過,煎成霜),附子1兩(研為末)。制法上藥以生薯蕷于砂盆內研,調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凡夢鬼交者,蓋由腎氣虛,為客邪所乘,入于臟則喜夢,腎既虛不能制于精,因夢感而動泄,久不止,則令人枯瘁不澤,少力。用法用量仍用禹余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