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黑龍妙化膏

    《古今醫(yī)鑒》卷十三引劉少保方:黑龍妙化膏處方

    川烏30克 草烏30克 當(dāng)歸30克 白芷30克 赤芍30克 生地30克 熟地30克 兩頭尖30克 官桂30克 三棱30克 莪術(shù)30克 穿山甲30克 木鱉子(去殼,凈仁)30克 巴豆(去殼)100個(gè) 蓖麻仁lOO個(gè)

    制法

    上銼碎,用香油1千克,浸三日,文武火熬至焦黑,濾去滓。將油再熬至半炷香,下黃丹(炒黑色)500克,研,同熬,以柳條攪不住手,滴水成珠,不散為度。取出,用乳香30克、沒藥30克、木香30克、麝香6克、五靈脂30克,為細(xì)末,入內(nèi)攪勻,瓷器盛之。

    功能主治

    治癥瘕癖塊,血積,氣積,疳積,食積等。

    用法用量

    量疾大小,用五倍子染過狗皮,攤貼半月。

    注意

    服藥期間,忌食羊、魚等肉發(fā)物二三個(gè)月。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三引劉少保方《古今醫(yī)鑒》卷十三:黑龍妙化膏處方

    川烏1兩,草烏1兩,當(dāng)歸1兩,白芷1兩,赤芍1兩,生地1兩,熟地1兩,兩頭尖1兩,官桂1兩,三棱1兩,莪術(shù)1兩,穿山甲1兩,木鱉子(去殼,凈仁)1兩,巴豆(去殼)100個(gè),蓖麻仁100個(gè)上銼碎,用香油2斤,浸3日,文武火熬至焦黑,濾去滓,將油再熬至半炷香,下黃丹炒黑色1斤,研,同熬,以柳條攪不住手,滴水成珠,不散為度,取出入后藥,乳香1兩,沒藥1兩,木香1兩,麝香2錢,五靈脂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入內(nèi)攪勻,瓷器盛之。

    功能主治

    癖塊血積、氣積、疳積、食積。

    用法用量

    量疾大小,用五倍子染過狗皮,攤貼半月,1易制藥,2-3個(gè)月有效。

    注意

    忌食羊魚等肉發(fā)物。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三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細(xì)辛半兩,橘皮半兩,桂心半兩,人參半兩,旋覆花半兩,甘草半兩,桔梗半兩,芍藥半兩,半夏半兩,赤茯苓3分。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胃氣虛冷,心腹中脘痰水冷氣,心下汪洋,嘈雜腸鳴,多唾,口中清水自出,脅肋急脹痛,不飲食,脈沉弦細(xì)遲。用法用量每......
  • 別名半夏湯處方半夏16分(湯洗10度),木通16分,前胡6分(去頭),旋覆花5分(去萼稱),陳皮6分(浸,去白),檳榔6分(生杵,煎湯藥成膏后斟酌入),官桂5分(去粗皮),枳殼5分(麩炒),茯苓6分,白術(shù)6分。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胃冷有酸,......
  • 《備急千金要方》卷五:半夏熨方處方半夏 生姜、芎藭各30克 細(xì)辛90克 桂心20克 烏頭10枚制法上六味,哎咀。功能主治主小兒解顱不合,羸瘦色黃,至四五歲不能行。用法用量以淳苦酒1升浸一晝夜,煮三沸,絞去滓,以綿一片浸藥中,適寒溫,以熨囟上......
  • 處方半夏半升(制),生姜4兩,麻黃3兩(去節(jié)),前胡3兩,澤瀉3兩,竹葉1升,細(xì)辛3兩,枳實(shí)3兩(炙),杏仁3兩(去皮尖)。制法上切。功能主治上焦氣不續(xù)、胸膈間厭悶,飲食先吐而后下。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3服。注意忌羊肉、餳、......
  • 處方桂枝、半夏、茯苓、桔梗、米仁、骨脂、干姜、澤瀉。功能主治少陰傷寒,咽痛,下痢,脈沉細(xì),舌白不渴。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喉科家訓(xùn)》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