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來年蓮蓬 敗棕櫚 頭發(fā)(并燒存性)各等分
上研為末。
治諸竅出血。
每服6克,煎服,或用南木香湯調(diào)下。
百草霜散
釜底煤(研細(xì))。
舌忽然腫破。
百草霜散(《普濟(jì)方》卷五十九)。
臘月豬糞。
上以新砂瓶子盛,瓦蓋口,炭火燒令通赤,取出安地上出火毒,入乳缽研細(xì)。
傷寒熱病,初出豌豆瘡3-5個。
每服2錢匕,空心新汲水調(diào)下。服此令瘡不出。
香墨半兩(煅,醋淬3遍)1兩,烏頭(燒灰留性)1兩,芎1兩,敗龜(醋炙)1兩,木香2兩,赤芍藥(酒浸,焙,銼)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沒藥(研)1兩半,自然銅(煅,醋淬7遍)1兩半,當(dāng)歸(片切,酒浸,焙)1兩半,地龍(去土,炒)1兩半,乳香(研)1兩半,骨碎補(bǔ)1兩半,白芷1兩半。
上為散。
腕折,筋骨疼痛。
每服2錢匕,熱姜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青州棗1斤,生姜1斤,厚樸1兩,甘草1兩5錢。
上銼碎,同淹3日,慢火炒黑焦,置地上出火毒3日,為末。
補(bǔ)益脾胃。主
每服2錢,水1盞,煎7分,空心服。
棗子(去核)50個,北礬1兩(作小塊子,每1個棗子入1塊礬,麻皮纏定,燒留性,冷后用)。
上為末。
赤白痢。
每服半錢,水調(diào)下。赤者,更入好茶半錢,白者不用。
天南星、半夏、豬牙皂角、巴豆、白礬各等分。
上入瓦罐子,用火煅存性。
小兒涎壅,咳嗽吐逆。
每用半錢,齏汁調(diào)下;或麥門冬、桑白皮湯入蜜下。
天南星1個(重1兩),不蚛皂莢2挺。
上同入瓶子,燒令通赤,放冷,再入川芎、荊芥穗與燒藥等分用,納川芎減半,同杵為細(xì)末。
頭風(fēng),痛不可忍。
臘茶清調(diào)下;蜜水亦可。
川大黃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川升麻、杏仁(去皮尖)、芍藥、甘草。
上慢火炒令黑色,為散。
解邪熱。主小兒傷寒。
每服半錢至1錢,煎荊芥湯調(diào)下。
來年蓮蓬、敗棕櫚、頭發(fā)(并燒存性)各等分。
諸竅出血。
每服2錢,煎南木香湯調(diào)下,或只用棕櫚燒灰,米湯調(diào)下亦可。
琥珀黑神散、琥珀黑散、琥珀衛(wèi)生散、黑琥珀散
琥珀(別研細(xì))半兩,朱砂(別研)半兩,京墨(煅通赤,放冷用)半兩,血苗灰(即鯉魚鱗灰也)半兩,新羅白附子(炮裂)半兩,百草霜(乃鍋底上黑煤也)半兩,黑衣(即灶額上煤也,倒掛者亦得,又謂之烏龍尾,蠶繭灰亦得)半兩,麝(別研,極細(xì))1分,白僵蠶(銼,炒去絲嘴)1分,川當(dāng)歸(洗,去蘆須,切,焙)1分。
安神順胎,散諸病。主產(chǎn)后諸證。產(chǎn)婦一切疾病。產(chǎn)前胎死,產(chǎn)難,橫生,逆生;產(chǎn)后胞衣不下,衣帶先斷,遍身疼痛,口干心悶,非時不語,血暈眼花,乍寒乍熱,四肢浮腫,言語顛狂,乍見鬼神,腹脅脹滿,嘔逆不定,大便秘澀,小便出血;惡露未盡,經(jīng)候未還,起居飲食,便不戒忌,血?dú)庵?,聚即成塊,散即上沖,氣急心疼,咳嗽多唾,四肢虛熱,睡驚盜汗,崩中敗證,繞臍刺痛,或即面赤,即變骨蒸;產(chǎn)后鼻衄,口鼻黑色所起,喉中喘急,中風(fēng)口噤。
琥珀黑神散(原書卷七)、琥珀黑散(《局方》卷九吳直閣增諸家名方)、琥珀衛(wèi)生散(《魏氏家藏方》卷十)、黑琥珀散(《普濟(jì)方》卷三五五)。
不蛀皂角(不拘多少,燒煙絕)4兩,甘草1兩(炙)。
解暑毒。主
新汲水調(diào)下1錢,甚者加1錢。
大黃3兩半(童便浸3日,后用紙裹煨),巴豆1兩半(漿水浸7日,炒令黃),半兩錢49文(以銅線系,燒紅,以酒5斤淬盡),羊脛炭1握(7莖,米醋5斤淬盡用之)。
上為細(xì)散。
出箭頭,止血,止痛。主金瘡,婦人一切敗血極者。
隨傷損大小貼之,疼痛立止,更無瘢痕;婦人一切敗血極者,可服1字,溫酒調(diào)下。
鯉魚皮3兩(燒灰),芍藥2兩,蒲黃2兩,當(dāng)歸1兩,沒藥1兩,桂心1兩,好墨1兩,卷柏1兩,青木香1兩,麝香1兩,金生墨半兩,丈夫發(fā)灰半兩。
上為散,以新瓷器盛,密封,勿令失氣。
血暈沖心,下血不盡,臍攪刺疼痛不可忍。塊血癥疾。
每服1錢匕,產(chǎn)后以好酒下。如血暈沖心,下血不盡,臍攪刺疼痛不可忍,血塊癥疾甚,日加2服,不拘時候。
忌冷物果子粘食。
藁本半兩,升麻半兩,皂莢(不蚛者燒灰存性)半兩,石膏1兩半。
牢牙去疳。主牙疳宣露。
臥時以手指蘸揩擦齒上,微漱,存藥氣。
人參半兩,丁香皮(銼)半兩,澤瀉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天仙藤1兩,白豆蔻(去皮)1兩,釜墨1分。
上都入瓶子內(nèi),以泥蓋頭,候干,用稻糠旋旋燒1日,去火放冷,細(xì)研為散。
止逆思食。主脾虛腹脹。
每服3錢匕,水1小盞,入姜、棗少許,煎至6分,溫服。
神仙黑散子
麻黃1兩(去根節(jié)),川大黃1兩(銼),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
上同炒令黃黑,為細(xì)散。
小兒身體壯熱,變蒸時患傷寒時氣。
神仙黑散子(《陳氏小兒病源方論》卷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來年蓮蓬 敗棕櫚 頭發(fā)(并燒存性)各等分
制法上研為末。
功能主治治諸竅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煎服,或用南木香湯調(diào)下。
摘錄《仁齋直指》卷二十六《三因》卷十六:黑散子別名百草霜散
處方釜底煤(研細(xì))。
功能主治舌忽然腫破。
用法用量百草霜散(《普濟(jì)方》卷五十九)。
摘錄《三因》卷十六《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八:黑散子處方臘月豬糞。
制法上以新砂瓶子盛,瓦蓋口,炭火燒令通赤,取出安地上出火毒,入乳缽研細(xì)。
功能主治傷寒熱病,初出豌豆瘡3-5個。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空心新汲水調(diào)下。服此令瘡不出。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八《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五:黑散子處方香墨半兩(煅,醋淬3遍)1兩,烏頭(燒灰留性)1兩,芎1兩,敗龜(醋炙)1兩,木香2兩,赤芍藥(酒浸,焙,銼)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沒藥(研)1兩半,自然銅(煅,醋淬7遍)1兩半,當(dāng)歸(片切,酒浸,焙)1兩半,地龍(去土,炒)1兩半,乳香(研)1兩半,骨碎補(bǔ)1兩半,白芷1兩半。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腕折,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熱姜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五《普濟(jì)方》卷二十二:黑散子處方青州棗1斤,生姜1斤,厚樸1兩,甘草1兩5錢。
制法上銼碎,同淹3日,慢火炒黑焦,置地上出火毒3日,為末。
功能主治補(bǔ)益脾胃。主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煎7分,空心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十二《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嬰童寶鑒》:黑散子處方棗子(去核)50個,北礬1兩(作小塊子,每1個棗子入1塊礬,麻皮纏定,燒留性,冷后用)。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水調(diào)下。赤者,更入好茶半錢,白者不用。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嬰童寶鑒》《幼幼新書》卷十七引丁時發(fā)方:黑散子處方天南星、半夏、豬牙皂角、巴豆、白礬各等分。
制法上入瓦罐子,用火煅存性。
功能主治小兒涎壅,咳嗽吐逆。
用法用量每用半錢,齏汁調(diào)下;或麥門冬、桑白皮湯入蜜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七引丁時發(fā)方《雞峰》卷十八:黑散子處方天南星1個(重1兩),不蚛皂莢2挺。
制法上同入瓶子,燒令通赤,放冷,再入川芎、荊芥穗與燒藥等分用,納川芎減半,同杵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頭風(fēng),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臘茶清調(diào)下;蜜水亦可。
摘錄《雞峰》卷十八《普濟(jì)方》卷三六八:黑散子處方川大黃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川升麻、杏仁(去皮尖)、芍藥、甘草。
制法上慢火炒令黑色,為散。
功能主治解邪熱。主小兒傷寒。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至1錢,煎荊芥湯調(diào)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六八《直指》卷二十六:黑散子處方來年蓮蓬、敗棕櫚、頭發(fā)(并燒存性)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諸竅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2錢,煎南木香湯調(diào)下,或只用棕櫚燒灰,米湯調(diào)下亦可。
摘錄《直指》卷二十六《衛(wèi)生家寶產(chǎn)科備要》卷六:黑散子別名琥珀黑神散、琥珀黑散、琥珀衛(wèi)生散、黑琥珀散
處方琥珀(別研細(xì))半兩,朱砂(別研)半兩,京墨(煅通赤,放冷用)半兩,血苗灰(即鯉魚鱗灰也)半兩,新羅白附子(炮裂)半兩,百草霜(乃鍋底上黑煤也)半兩,黑衣(即灶額上煤也,倒掛者亦得,又謂之烏龍尾,蠶繭灰亦得)半兩,麝(別研,極細(xì))1分,白僵蠶(銼,炒去絲嘴)1分,川當(dāng)歸(洗,去蘆須,切,焙)1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安神順胎,散諸病。主產(chǎn)后諸證。產(chǎn)婦一切疾病。產(chǎn)前胎死,產(chǎn)難,橫生,逆生;產(chǎn)后胞衣不下,衣帶先斷,遍身疼痛,口干心悶,非時不語,血暈眼花,乍寒乍熱,四肢浮腫,言語顛狂,乍見鬼神,腹脅脹滿,嘔逆不定,大便秘澀,小便出血;惡露未盡,經(jīng)候未還,起居飲食,便不戒忌,血?dú)庵?,聚即成塊,散即上沖,氣急心疼,咳嗽多唾,四肢虛熱,睡驚盜汗,崩中敗證,繞臍刺痛,或即面赤,即變骨蒸;產(chǎn)后鼻衄,口鼻黑色所起,喉中喘急,中風(fēng)口噤。
用法用量琥珀黑神散(原書卷七)、琥珀黑散(《局方》卷九吳直閣增諸家名方)、琥珀衛(wèi)生散(《魏氏家藏方》卷十)、黑琥珀散(《普濟(jì)方》卷三五五)。
摘錄《衛(wèi)生家寶產(chǎn)科備要》卷六《傳信適用方》卷一:黑散子處方不蛀皂角(不拘多少,燒煙絕)4兩,甘草1兩(炙)。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解暑毒。主
用法用量新汲水調(diào)下1錢,甚者加1錢。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一《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九:黑散子處方大黃3兩半(童便浸3日,后用紙裹煨),巴豆1兩半(漿水浸7日,炒令黃),半兩錢49文(以銅線系,燒紅,以酒5斤淬盡),羊脛炭1握(7莖,米醋5斤淬盡用之)。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出箭頭,止血,止痛。主金瘡,婦人一切敗血極者。
用法用量隨傷損大小貼之,疼痛立止,更無瘢痕;婦人一切敗血極者,可服1字,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九《經(jīng)效產(chǎn)寶》卷下:黑散子處方鯉魚皮3兩(燒灰),芍藥2兩,蒲黃2兩,當(dāng)歸1兩,沒藥1兩,桂心1兩,好墨1兩,卷柏1兩,青木香1兩,麝香1兩,金生墨半兩,丈夫發(fā)灰半兩。
制法上為散,以新瓷器盛,密封,勿令失氣。
功能主治血暈沖心,下血不盡,臍攪刺疼痛不可忍。塊血癥疾。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產(chǎn)后以好酒下。如血暈沖心,下血不盡,臍攪刺疼痛不可忍,血塊癥疾甚,日加2服,不拘時候。
注意忌冷物果子粘食。
摘錄《經(jīng)效產(chǎn)寶》卷下《博濟(jì)》卷三:黑散子處方藁本半兩,升麻半兩,皂莢(不蚛者燒灰存性)半兩,石膏1兩半。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牢牙去疳。主牙疳宣露。
用法用量臥時以手指蘸揩擦齒上,微漱,存藥氣。
摘錄《博濟(jì)》卷三《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六:黑散子處方人參半兩,丁香皮(銼)半兩,澤瀉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天仙藤1兩,白豆蔻(去皮)1兩,釜墨1分。
制法上都入瓶子內(nèi),以泥蓋頭,候干,用稻糠旋旋燒1日,去火放冷,細(xì)研為散。
功能主治止逆思食。主脾虛腹脹。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小盞,入姜、棗少許,煎至6分,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六《圣惠》卷七十六:黑散子別名神仙黑散子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川大黃1兩(銼),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
制法上同炒令黃黑,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小兒身體壯熱,變蒸時患傷寒時氣。
用法用量神仙黑散子(《陳氏小兒病源方論》卷一)。
摘錄《圣惠》卷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