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黃龍丸

    《丹溪心法》卷一:黃龍丸處方

    雄黃15克 硫黃 消石各30克 滑石 明礬各15克 好面120克

    制法

    上藥為末,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一切暑毒。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白湯下。

    摘錄《丹溪心法》卷一《丹溪心法》卷五:黃龍丸處方

    三棱90克 莪術(shù)90克 青皮45克 山楂肉 干姜各23克

    制法

    上藥研末,用曲為丸,如麻子大,日曬干。

    功能主治

    治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

    食后姜湯下,量?jī)捍笮〖訙p。與烏犀丸間服。食前服烏犀丸,食后服本丸。

    摘錄《丹溪心法》卷五《壽世保元》卷八引劉小亭方:黃龍丸處方

    雄黃1錢半,蜈蚣2條(砂鍋內(nèi)炒,去頭足),蘆薈3分,阿魏3分,牛黃1分,天竺黃3分。

    制法

    上為末,化黃蠟1兩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積癖。

    用法用量

    先服7丸則熱退,次服9丸則塊消,3服11丸則病根除。每用黃蠟煎雞子清入藥于黃酒送下。

    摘錄《壽世保元》卷八引劉小亭方《準(zhǔn)繩·幼科》卷八引《聚寶方》:黃龍丸處方

    朱砂(研)1錢,龍腦半字(研),硫黃1兩,雄黃2錢半。

    制法

    上用甘鍋?zhàn)?只,盛雄黃在內(nèi),用盞1只盛水半盞,坐在鍋?zhàn)由?,炭火燒甘鍋,其藥飛在盞底上,刮下,與朱砂、硫黃為末,入腦子,糯米粥為丸,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

    小兒疳,冷瀉。

    用法用量

    每服3丸,食前椒湯下。

    摘錄《準(zhǔn)繩·幼科》卷八引《聚寶方》《普濟(jì)方》卷九十三引《衛(wèi)生家寶》:黃龍丸處方

    紅芍藥半斤,川烏4兩(去皮尖),防風(fēng)4兩,香白芷4兩,天麻(去根節(jié))2兩,華陰細(xì)辛(去苗)2兩,白僵蠶(炒,去絲嘴)2兩,雄黃(別研)2兩,川芎2兩,白蒺藜(炒,去刺)、甘草1兩,干姜(生用)1兩,藿香葉1兩,甘松(去土)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左癱右瘓,手足麻木,口眼斜,風(fēng)痹疰腰腳疼痛;及婦人血風(fēng)勞氣,遍身疼痛,洗頭傷風(fēng),頭面乳腫,舌脹口干,頭昏腦悶,多睡,暗風(fēng)夾腦風(fēng),偏正頭痛,破傷風(fēng)。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姜汁磨化,溫酒調(diào)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九十三引《衛(wèi)生家寶》《百一》卷七:黃龍丸處方

    半夏半斤(釅醋1斗浸3日,入銀器中慢火熬醋盡,取出,新汲水洗,曬干),甘草1兩。

    制法

    上為末,生姜自然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中暑。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食后以新汲水送下。

    摘錄《百一》卷七《醫(yī)學(xué)綱目》卷三十八:黃龍丸處方

    三棱3兩,蓬術(shù)3兩,青皮1兩半,陳皮1兩半,山楂7錢半,干姜7錢半,檳榔半兩。

    制法

    上曬干,為末,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化積磨積。主停食,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

    3歲兒每服20丸,食后姜湯送下,食前烏犀丸相間服。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三十八《幼幼新書(shū)》卷二十三引《譚氏殊圣):黃龍丸處方

    胡黃連1兩,麝香1錢,牛黃1錢,朱砂1錢。

    制法

    上為末,豬膽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驚疳,多淚。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用薄荷湯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shū)》卷二十三引《譚氏殊圣)《魏氏家藏方》卷一:黃龍丸處方

    半夏1兩(洗凈,切片,米醋半盞煮干),黃連(去須)半兩,甘草(炙)半兩,木豬苓(去皮)1兩,白茯苓1兩(去皮)。

    制法

    上為細(xì)末,淡米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中積暑,臟腑不調(diào),每遇夏月發(fā)熱,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熟水吞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一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金精石、銀精石、陽(yáng)起石、玄精石、磁石、石膏、滑石、禹余糧石各等分。制法上為末,入金、銀鉗鍋?zhàn)觾?nèi)盛之,用鹽泥固濟(jì)口,以文、武火煅煉紅透,放冷,研如粉,入水銀半兩,輕粉1錢,研令不見(jiàn)星子,卻入余藥,再研勻。功能主治癩病。用法用量令患人先洗瘡......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八風(fēng)丹處方滑石(細(xì)研)、天麻(酒浸),各一兩。龍腦(研)、麝香(研),各一分。白僵蠶(微炒)、白附子(炮),各半兩。半夏(白礬制)二兩,寒水石(火燒通赤.細(xì)研.水飛)半斤。炮制上件藥,搗羅為細(xì)末,入研者藥同研令勻,......
  •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八風(fēng)九州島島島島湯處方麻黃(去節(jié).四兩)。甘草(炙)、干姜、附子(炮)、防風(fēng)、獨(dú)活,各三兩。石膏(綿裹.搥碎)、茯苓、白術(shù)、川芎、柴胡、當(dāng)歸、人參、細(xì)辛,各二兩。杏仁(去皮尖.四十九粒)。炮制上咀,以水一斗,清酒五升......
  • 《千金翼》卷十六:八風(fēng)十二痹散處方細(xì)辛1兩,巴戟1兩,黃耆1兩,礬石(燒)1兩,厚樸(炙)1兩,白斂1兩,桂心1兩,黃芩1兩,牡荊1兩,山茱萸1兩,白術(shù)1兩,女萎1兩,菊花1兩,人參1兩,天雄(炮,去皮)1兩,防風(fēng)1兩,萆薢1兩,石斛1兩,......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八風(fēng)散處方藿香(去土)半斤,白芷、前胡(去蘆),各一斤。黃(去蘆)、甘草、人參(去蘆),各二斤。羌活(去蘆)、防風(fēng)(去蘆),各三斤。炮制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治風(fēng)氣上攻,頭目昏眩,肢體拘急煩疼,或皮膚風(fēng)瘡癢痛,及治寒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