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黃連羊肝丸

    《中國(guó)藥典》:黃連羊肝丸處方

    黃連20g 胡黃連40g 黃芩40g 黃柏20g 龍膽20g 柴胡40g 青皮(醋炒)40g 木賊40g 密蒙花40g 茺蔚子40g 決明子(炒)40g 石決明(煅)40g 夜明砂40g 鮮羊肝160g

    性狀

    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苦。

    炮制

    以上十四味,將鮮羊肝切碎、蒸熟、干燥,與其余黃連等十三味摻勻,粉碎成細(xì)粉,過(guò)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2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瀉火明目。用于肝火旺盛,目赤腫痛,視物昏暗,羞明流淚,胬肉攀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規(guī)格

    每丸重9g

    貯藏

    密封。

    摘錄《中國(guó)藥典》《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黃連羊肝丸處方

    黃連 黃柏 龍膽草各600克 草決明 石決明(生)密蒙花 青皮(炒)柴胡 木賊草 胡黃連 黃芩 夜明砂 茺蔚子各1.2千克 鮮羊肝5千克(煮熟,連湯炮制)

    制法

    上藥共研粗末,將煮熟羊肝串起,曬干或烘干,研為細(xì)粉過(guò)羅,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

    功能主治

    清肝明目。治肝虛火盛,兩目昏暗,羞明怕光,胬肉攀睛。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日服二次,溫開(kāi)水送下。

    注意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食物。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白茯苓、半夏、甘草梢、澤瀉、車前、土牛膝、萆薢。功能主治胃中濕熱下流,傷于氣分,而發(fā)膏淋。摘錄《醫(yī)碥》卷七......
  • 處方金銀花1錢,知母1錢,花粉1錢,白芨1錢,法半夏1錢,穿山甲1錢,乳香1錢半(制),皂角刺1錢2分。功能主治瘡癥初起,紅腫高大者。用法用量用水、酒煎服,瘡在肚臍以上者,飯后服;瘡在肚臍以下者,飯前服。摘錄《外科十三方考》......
  • 處方黃丹、雄黃、龍骨八停(煅)、金腳信少許(研)。制法上為末,捏作餅子。功能主治疬瘡。用法用量方中黃丹、雄黃用量原缺。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九一......
  • 處方童便1鐘,白蜜2匙。功能主治瘴癘諸瘧,無(wú)問(wèn)新久。用法用量共攪去白沫,頓服。取吐,碧綠痰出為妙,不然終不除。摘錄《松峰說(shuō)疫》卷二......
  • 處方血見(jiàn)愁1兩,卷柏灰1兩,烏梅灰2兩,地榆灰2兩,蓮房灰2兩,荷葉灰2兩,榴皮灰2兩,五倍灰2兩,血余灰1兩,柏葉灰2兩,棕灰2兩,木耳灰1兩,槐花灰2兩,白蘞1兩,當(dāng)歸炭3兩,白芍1兩5錢,升麻1兩,白術(shù)2兩,生耆3兩,黨參3兩,椿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