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白術(shù)(去蘆)6克 茯苓(去皮)9克,當(dāng)歸9克 川芎4.5克 香附(炒)6克 山楂6克 枳實3克 陳皮6克 半夏(姜炒)6克 桃仁(去皮、尖)10粒 紅花2.4克 莪術(shù)3克 甘草2.4克
上為粗末。
理氣化瘀,消積散痞。治積聚,癥瘕,痃癖,痰飲,食積,死血成塊者。
加生姜3片,水煎服。
肉積,加黃連1.8克;面積,加神曲6克;左有塊,倍川芎3克;右有塊,加青皮6克;飽脹,加蘿卜子9克;壯人,加三棱3克;弱人,加人參9克。
黨參、當(dāng)歸、青皮、玉竹、香附、僵蠶、白芍、佛手、郁金。
乳心疽,即婦女乳中生結(jié)核,初如梅,漸如李,不大痛,延久始能化膿。
若寡居室女,便成乳巖,并男子患此,均難治。
升麻1錢,葛5分,漏蘆,牡丹皮3錢,當(dāng)歸3錢,生熟地黃3錢,連翹1錢,黃耆1錢,芍藥3錢,桂3錢,柴胡8錢,黍粘1錢,羌活1錢,防風(fēng)5分,獨(dú)活5分,昆布、三棱、廣術(shù)、人參、黃連、陳皮。
瀉火散結(jié)。主瘰疬,癭瘤。
方中自昆布以下用量原缺。
腹脹,加樸;氣不順,加木香;便秘,加大黃。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白術(shù)(去蘆)6克 茯苓(去皮)9克,當(dāng)歸9克 川芎4.5克 香附(炒)6克 山楂6克 枳實3克 陳皮6克 半夏(姜炒)6克 桃仁(去皮、尖)10粒 紅花2.4克 莪術(shù)3克 甘草2.4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理氣化瘀,消積散痞。治積聚,癥瘕,痃癖,痰飲,食積,死血成塊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肉積,加黃連1.8克;面積,加神曲6克;左有塊,倍川芎3克;右有塊,加青皮6克;飽脹,加蘿卜子9克;壯人,加三棱3克;弱人,加人參9克。
摘錄《壽世保元》卷三《醫(yī)門補(bǔ)要》卷中:化堅湯處方黨參、當(dāng)歸、青皮、玉竹、香附、僵蠶、白芍、佛手、郁金。
功能主治乳心疽,即婦女乳中生結(jié)核,初如梅,漸如李,不大痛,延久始能化膿。
用法用量若寡居室女,便成乳巖,并男子患此,均難治。
摘錄《醫(yī)門補(bǔ)要》卷中《脈因證治》卷下:化堅湯處方升麻1錢,葛5分,漏蘆,牡丹皮3錢,當(dāng)歸3錢,生熟地黃3錢,連翹1錢,黃耆1錢,芍藥3錢,桂3錢,柴胡8錢,黍粘1錢,羌活1錢,防風(fēng)5分,獨(dú)活5分,昆布、三棱、廣術(shù)、人參、黃連、陳皮。
功能主治瀉火散結(jié)。主瘰疬,癭瘤。
用法用量方中自昆布以下用量原缺。
腹脹,加樸;氣不順,加木香;便秘,加大黃。
摘錄《脈因證治》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