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隔紙膏

    《外科啟玄》卷十二:隔紙膏處方

    龍骨6克 血竭1.5克 輕粉1.5克 冰片0.3克 阿魏0.6克 乳香 沒藥各3克 麝香0.3克 黃丹(飛)30克 生芝麻27克(搗末)香油90毫升

    功能主治

    治臁瘡日久,頑瘡結毒。

    用法用量

    先將丹、油、芝麻熬數沸,再下別藥藥末,臨起時方下冰片、麝香攪勻。用甘草煮油紙,兩面扎孔,貼患處。

    摘錄《外科啟玄》卷十二《遵生八箋》卷十八:隔紙膏處方

    凈豬油(熬化)1兩,黃占5分,白占5錢,輕粉2錢,黃柏2錢(膽炙),珍珠1錢5分,官粉3錢,赤石脂1錢(煅)。

    制法

    上為細末,先將前3味熔化,再下細末,為隔紙膏。

    功能主治

    濕毒頑瘡,臭爛臁瘡。

    用法用量

    先以韭菜煎湯洗凈患處,然后貼之。

    摘錄《遵生八箋》卷十八《外科方外奇方》卷四:隔紙膏處方

    明礬、胡椒、川椒、皮消、淮鹽磚(用火煅透)、白占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用青油燭調油紙上。

    功能主治

    臁瘡。

    用法用量

    貼之,須令忍痛。

    摘錄《外科方外奇方》卷四《集成良方三百種》卷下:隔紙膏處方

    香油4兩,銅綠4兩,黃蠟1兩。

    功能主治

    臁瘡。

    用法用量

    共溶化,微溫用氈片攤。貼。避風,次日即換。

    摘錄《集成良方三百種》卷下《壽世保元》卷九:隔紙膏處方

    枯礬3錢,密陀僧3錢,龍骨(煅)3錢,黃丹(水飛)3錢。

    制法

    用布針將油紙刺孔,桐油調藥攤上。

    功能主治

    腳脛上生瘡腫痛,頑毒潰爛,久不已。

    用法用量

    貼患處。

    摘錄《壽世保元》卷九《青囊立效秘方》卷二:隔紙膏處方

    炙乳香5錢,制沒藥5錢,水連1兩,川柏3兩,湘黃2兩,青黛1兩。

    制法

    上為末,豬油捶,以油紙著肉一面刺眼,外層不刺眼,攤藥夾中。

    功能主治

    臁瘡破爛。

    用法用量

    貼之,6日1換。

    摘錄《青囊立效秘方》卷二《外科十三方考》:隔紙膏處方

    乳香1錢,沒藥1錢,血竭1錢,輕粉2錢,銀珠2錢,鉛粉3錢,朱砂2錢,冰片1分,石鐘乳3錢(煅過)。

    制法

    上為末,用清油4兩,黃蠟4兩,入鍋熔化取起,瓷碗貯之,候冷定,入藥在內攪勻,以棉紙攤膏。

    功能主治

    鬢疔已經潰爛化膿者。

    用法用量

    貼于患處,1日2換。貼去腐肉后,視其肉色如石榴尖樣時,用熏洗湯洗凈,貼解毒膏,摻加味天然散,生肌平口。

    摘錄《外科十三方考》《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五:隔紙膏處方

    無名異(洗凈,微炒)1兩,龍骨2錢,血竭2錢,乳香2錢,沒藥2錢,雄黃2錢,牛黃2錢,阿膠2錢,海螵蛸2錢,赤石脂5錢,郁金5錢,黃柏5錢,黃丹5錢,輕粉。

    制法

    上為細末,香油調,用黑傘紙刺孔,作隔紙膏。

    功能主治

    臁瘡。

    用法用量

    方中輕粉用量原缺。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五《仙拈集》卷四:隔紙膏處方

    松香(制)8錢,黃柏末4錢,輕粉5分。

    制法

    用麻油或豬油調成膏,用甘草5錢煎湯,將紙煮過曬干,針刺多眼,攤藥。

    功能主治

    結毒臁瘡。

    用法用量

    貼瘡上,先用蔥、椒湯洗凈,方貼之。

    注意

    忌食發(fā)物。

    摘錄《仙拈集》卷四年氏《集驗良方》卷六:隔紙膏處方

    乳香(去油)1錢2分,沒藥(去油)1錢2分,銅綠1錢2分,兒茶1錢2分,龍骨1錢2分,雄黃1錢5分,輕粉1錢5分,蘆薈1錢,山甲5分,蜈蚣5分,黃柏5分,冰片5分。

    制法

    上為細末,用槐、柳、桃枝各12寸,羊糞12粒,幼婦血余1握,先入油鍋熬枯,去滓,入真黃占2兩,后入白占2兩,再入官粉4兩攪勻,黃丹4兩攪勻,滴水成珠,將鍋離火,加前藥末,不住手攪,傾在水內,出火毒。

    功能主治

    紫泡并久遠裙邊瘡及諸瘡。

    摘錄年氏《集驗良方》卷六《明醫(yī)指掌》卷八:隔紙膏處方

    龍骨(煅)1兩,鉛粉1兩,鉛丹1兩。

    制法

    上為末,香油或桐油調,油紙夾隔。

    功能主治

    臁瘡不問久近,雖腐爛至骨。

    用法用量

    須先以蔥、椒煎湯,洗凈然后貼上,次日又翻過貼。

    摘錄《明醫(yī)指掌》卷八《瘍醫(yī)大全》卷三十:隔紙膏處方

    雄豬油(去皮膜)、劈毒立消丹、麻油2茶匙,飛丹3錢。

    制法

    將雄豬油熬化冷定,入劈毒立消丹,再加麻油、飛丹收用。

    功能主治

    白蛇串(又名蛇窠瘡)。

    用法用量

    攤隔紙膏。貼之。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三十《古今醫(yī)鑒》卷十五:隔紙膏處方

    雞屎(炒)1兩,松香(生)1兩,百草霜8錢,雄黃5分,枯礬4分。

    制法

    上為末,香油調。

    功能主治

    一切惡瘡、腫毒、頑瘡。

    用法用量

    用傘紙貼患處。攤藥于紙上,再將原紙返展蓋住。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五《壽世新編》卷中:隔紙膏處方

    白蠟5錢,甘石3錢,銀朱1錢,銅綠5分,枯礬5分,大梅片2分。

    制法

    上為細末,另包。

    功能主治

    臁瘡。

    用法用量

    用麻油2兩,頭發(fā)少許,男用女發(fā),女用男發(fā),熬至滴水成珠,方下各品,惟白蠟、梅片,須起鍋時加之。再用油紙一塊,中間密密刺孔,如患處大,以通藥氣,末將膏藥括上,兩面對折,藏藥在內,四圍亦須向內略卷,免藥流出,外加帶子扎住。敷1-2日后,揩去膿垢,或仍照扎,或換過藥,如膿干,即不必開著,有數日自然肌滿而痊。

    摘錄《壽世新編》卷中《瘡瘍經驗全書》卷三:隔紙膏處方

    黃柏(蜜炙)2錢,飛丹2錢,輕粉1錢,面粉1錢。

    制法

    桐油調,作隔紙膏。

    功能主治

    婦人血風瘡。

    用法用量

    貼之。

    摘錄《瘡瘍經驗全書》卷三《醫(yī)部全錄》卷二○二引《瘡瘍全書》:隔紙膏處方

    面粉1兩,白蠟1兩,黃蠟8錢,冰片1錢。

    制法

    先用麻油3兩,火上熬化二蠟,隨下面粉,次下冰片,為隔紙膏。

    功能主治

    小便疳瘡大爛者。

    用法用量

    貼之。5日后痛即止,肉即生矣。

    摘錄《醫(yī)部全錄》卷二○二引《瘡瘍全書》《醫(yī)統(tǒng)》卷八十一:隔紙膏處方

    黃耆(末)半兩,輕粉1錢,乳香1錢,沒藥1錢,血竭5分,銀朱1錢,銅錄2分。

    制法

    上為細末,真香油調成膏,攤油紙上,再用油單紙一層,以布針刺孔數個掩膏藥上。

    功能主治

    臁瘡。

    用法用量

    貼之,1日一易。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八十一《攝生眾妙方》卷八:隔紙膏處方

    蘄艾(末)、飛丹、韶粉。

    制法

    以生桐油調勻,攤紙上。

    功能主治

    臁瘡。

    用法用量

    先以蔥、椒、米泔水洗過,隔紙貼之。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八《瘡瘍經驗全書》卷三:隔紙膏處方

    自然銅5分(好醋煅7次),乳香1錢,沒藥1錢,血竭1錢,黃蠟5錢,銅青5錢,細芽茶8錢(另研為末),黃柏末4兩。

    制法

    先用生桐油4兩,煎滾取出,先加柏末,后加茶末,待略溫,再入細藥,次加麝香5分。

    功能主治

    里外臁瘡。

    摘錄《瘡瘍經驗全書》卷三《杏苑》卷七:隔紙膏處方

    乳香5分,沒藥5分,無名異5分,血竭5分,輕粉5分,百草霜5分,萬年灰、龍腦。

    制法

    上為細末,和勻,用菜油調勻如膏,以油單紙看患處大小做袋1個,入藥于中,捏勻。

    功能主治

    杖瘡疼痛及臁瘡。

    用法用量

    方中萬年灰。龍腦用量原缺。

    摘錄《杏苑》卷七《回春》卷八:隔紙膏處方

    黃香(研爛)5錢,輕粉5錢,銀朱5錢,冰片半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臁瘡。

    用法用量

    香油調,用油單紙攤,先以針密密刺孔,將藥攤于孔上夾于中。先將蔥頭、花椒、細茶煎水洗凈瘡毒,后以孔口向瘡貼,用布帶緊扎。夏月1日1換,冬月2日1換1洗。其臭爛不可聞者,不過5貼而愈,凡攤藥,看瘡大小形式攤貼。

    注意

    忌諸般發(fā)物。

    摘錄《回春》卷八《外科經驗方》:隔紙膏處方

    煅石膏(為末)、枯白礬(為末)各等分。

    制法

    桐油調,作隔紙膏。

    功能主治

    臁瘡,濕毒瘡。

    用法用量

    貼之。更服荊防敗毒散,如數劑不應,宜服人參黃耆湯。

    摘錄《外科經驗方》《赤水玄珠》卷二十九:隔紙膏處方

    當歸5錢,白芷5錢,黃連5錢,五倍子5錢,雄黃5錢,沒藥5錢,海螵蛸5錢,血竭5錢,白及5錢,白蘞5錢,黃柏5錢,厚樸5錢,黃丹、乳香2錢半(研),輕粉1錢。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內外臁瘡。

    用法用量

    用清油紙貼藥,敷瘡上,絹帛縛定;有膿水,解開,刮去不潔,再貼藥。如此數次即愈。須先用燒鹽湯洗凈,片帛拭干,待片時,水氣干,然后貼藥。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十九
更多中藥材
  • 《衛(wèi)生寶鑒》卷二十:八白散處方白丁香3兩,白及3兩,白僵蠶3兩,白牽牛3兩,杜蒺藜3兩,新升麻(肉白者佳)3兩,三賴子2兩,白蘞2兩,白芷2兩,白附子半兩,白茯苓半兩。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勞汗當風,郁乃痤。用法用量至夜津調涂面,明旦以瑩肌如......
  • 處方當歸、芍藥、地黃、川芎、鹿茸、阿膠(炒作珠,用干草火燒)、艾葉、續(xù)斷各等分。制法上為細末,醋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婦人無子。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好酒送下。摘錄《普濟方》卷三三六......
  • 《圣濟總錄》卷二十三:八石散處方代赭3兩,凝水石8兩,甘草(炙,銼,別為末)8兩,不灰木8兩,金星石4兩,銀星石4兩,云母4兩,石膏4兩,太陰玄精石4兩,陽起石2兩(別生研)。制法上藥除陽起石、甘草外,余8味固濟瓷罐中,歇口,約1秤,炭火煅......
  • 處方地龍(去土,炒)1兩,五靈脂(炒)1兩,威靈仙1兩,防風(去蘆)1兩,木鱉子(去殼)1兩,草烏頭1兩(炒),白膠香(另研)3錢,乳香(另研)3錢。制法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風虛走注疼痛,昏迷無力,四肢麻木。用法用量......
  • 處方附子(去皮臍)1兩,烏頭(去皮臍)2兩,草烏頭2兩(并,每個銼作3段,同用鹽2兩,慢火煮1日,焙干),防風半斤(以上4味,并銼令塊子相似),蛇床子2兩,莨菪子2兩,馬藺子2兩,吳茱萸2兩。制法上藥用慢火炒令煙出,急傾在凈地上,揀取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