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甘菊60克 莽草 芎藭 甘草(炙)防風(fēng) 黃芩 大戟各30克 生地黃120克 芍藥45克 細(xì)辛 大黃 蜀椒(去目,閉口,汗)杜仲 黃耆各15克 白芷30克
上十四味,哎咀,以臘月豬脂800毫升,微火煎五上下,候白芷黃成膏。
止痛生肌。治金瘡,癰疽。
敷瘡上,一日易二次。
菵草1兩,芎藭1兩,甘草(炙)1兩,防風(fēng)1兩,黃芩1兩,大戟1兩,生地黃4兩,芍藥1兩半,細(xì)辛半兩,大黃半兩,蜀椒(去目閉口,汗)半兩,杜仲半兩,黃耆半兩,白芷1兩(一方添甘菊2兩)。
上(口父)咀。以臘月豬脂4升,微火煎五上下,白芷候黃成膏。
止痛生肌。主金瘡、癰疽。
以敷瘡上,日易2次。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甘菊60克 莽草 芎藭 甘草(炙)防風(fēng) 黃芩 大戟各30克 生地黃120克 芍藥45克 細(xì)辛 大黃 蜀椒(去目,閉口,汗)杜仲 黃耆各15克 白芷30克
制法上十四味,哎咀,以臘月豬脂800毫升,微火煎五上下,候白芷黃成膏。
功能主治止痛生肌。治金瘡,癰疽。
用法用量敷瘡上,一日易二次。
摘錄《劉涓子鬼遺方》卷二《鬼遺》卷二:甘菊膏處方菵草1兩,芎藭1兩,甘草(炙)1兩,防風(fēng)1兩,黃芩1兩,大戟1兩,生地黃4兩,芍藥1兩半,細(xì)辛半兩,大黃半兩,蜀椒(去目閉口,汗)半兩,杜仲半兩,黃耆半兩,白芷1兩(一方添甘菊2兩)。
制法上(口父)咀。以臘月豬脂4升,微火煎五上下,白芷候黃成膏。
功能主治止痛生肌。主金瘡、癰疽。
用法用量以敷瘡上,日易2次。
摘錄《鬼遺》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