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枸杞子散

    《圣惠》卷三十:枸杞子散處方

    枸杞子1兩,五味子3分,覆盆子3分,白芍藥3分,白龍骨1兩,麥門冬1兩(去心,焙)。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虛勞,小便精出,口干心煩。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溫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外臺》卷十二引《刪繁方》:枸杞子散處方

    枸杞子5升,干姜5兩,白術(shù)5兩,吳茱萸1升,蜀椒3合(汗),橘皮5兩。

    制法

    上6味,切,搗5味,三篩下為散,取枸杞子燥,瓷器貯,研曬如作米粉法,7日曬之,一曬一研,取前藥散和之,又研。

    功能主治

    長陽氣。主百病。

    用法用量

    每服1方寸匕,和酒食進(jìn)之。

    摘錄《外臺》卷十二引《刪繁方》《圣惠》卷四十:枸杞子散處方

    枸杞子1兩,白茯苓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細(xì)辛1兩,防風(fēng)1兩(去蘆頭),白芷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面皯皰。

    用法用量

    先以膩粉敷面3日,即以白蜜1合和散藥,夜臥時先用漿水洗面敷之。

    注意

    不得見風(fēng)日,能常用大佳。

    摘錄《圣惠》卷四十《圣惠》卷二十九:枸杞子散處方

    枸杞子1兩,黃耆1兩半(銼),人參1兩(去蘆頭),桂心3分,當(dāng)歸1兩,白芍藥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虛勞,下焦虛傷,微渴,小便數(shù)。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生姜半分,大棗3個,飴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二十九《圣惠》卷三:枸杞子散處方

    枸杞子1兩,薯蕷1兩,牛膝1兩(去苗),天麻1兩,萆薢1兩,茯神3分,羚羊角屑3分,芎3分,茵芋3分,防風(fēng)3分(去蘆頭),生干地黃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肝中風(fēng),致筋脈舒緩,舉腳不知高下,目多冷淚,肢節(jié)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鱉頭、莧菜、蔥、蜜、甘草、甘遂、芫花、海藻、阿魏、鱉甲、水紅花子。制法上應(yīng)為末者為末,應(yīng)搗爛者搗爛,入末再搗,如和不勻,加燒酒調(diào)之。功能主治痞塊。用法用量先以水調(diào)白面作圈,圍痞上,大6-7分厚,其藥敷在痞上,外用錫注2把,放燒酒在內(nèi),熨......
  • 《外科集腋》卷四:八葉湯處方扁柏葉、青蒿葉、蓖麻葉、金銀葉、桃葉、柳葉、槐葉、艾葉各等分。功能主治陰 (匿蟲)。用法用量煎湯熏洗。摘錄《外科集腋》卷四《三因》卷十五:八葉湯處方桑葉、荷葉、地黃葉、皂角葉、蒻葉、蒼耳葉、菖蒲葉、何首烏葉各等分......
  • 《陳囊庵婦科補(bǔ)解》卷一:八君子湯處方人參 白茯苓 白術(shù)各3克 炙草1.5克 半夏3克 廣皮2.4克 蒼術(shù)2.4克 當(dāng)歸7.5克功能主治脾胃濕痰內(nèi)盛,時時帶下,經(jīng)行而帶癥益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陳囊庵婦科補(bǔ)解》卷一《陳素閹婦科補(bǔ)解》卷一......
  • 《壽親養(yǎng)老新書》卷四:八味丸處方川巴戟45克(酒沒,去心,用荔枝肉30克,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高良姜30克(銼碎,用麥門冬45克,去心,同炒赤色為度,去門冬)川楝子60克(去核,用降真香30克,銼碎同炒,油出為度,去降真香)吳茱萸45克......
  •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八味丹處方朱砂1兩,磁石1兩,赤石脂1兩,代赭石1兩,人中黃1兩,禹余糧1兩,乳香1兩,沒藥1兩。制法上為極細(xì)末,糯米湯為小丸。功能主治補(bǔ)精髓,壯筋骨,益心智,理虛損,明目益睛,安神定驚。主用法用量每服1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