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子(生,去皮臍,為末)2兩,豬脂4兩。
先煉豬脂,去滓,入附子末拌勻,酒少許調(diào)如膏。
腕折傷損。
攤傷處,每日1易。
生附子(大者)1枚,生烏頭1個。
上為細(xì)末。
牙疼,腮亦腫痛。
以釅醋調(diào)成膏,只作1劑涂。
附子2兩(去皮臍),吳茱萸1兩,川椒1兩(去目),白芷2兩,前胡1兩(去蘆頭),芎2兩,白術(shù)1兩,桂心1兩,當(dāng)歸2兩,細(xì)辛1兩,漢防己1兩。
上銼細(xì)。用綿裹,以醋2升,漬一宿,以豬脂三斤,慢火煎令藥色黃,膏成,絞去滓,盛瓷盒中。
腳氣風(fēng)毒疼痛,及緩弱無力。
每取摩所患處。
生附子1顆。
蜈蚣咬痛。
上以頭醋磨涂之。
摩風(fēng)膏
附子(炮)3兩,天雄(炮)3兩,烏頭(炮)3兩,防風(fēng)2兩(1方無防風(fēng))。
白癜風(fēng)。
摩風(fēng)膏(《普濟方》卷一一二)。
附子1分(炮裂,去皮臍),甜瓜子1分,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
耳聾。
上和搗令熟,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中,每日1換。
附子1枚(別搗為末),鯽魚1枚(長5寸),亂發(fā)如雞子大,豬脂4兩。
一切疥癬、惡瘡不愈。
先以豬脂煎魚、亂發(fā)令消,濾去滓,入附子末,熟攪成膏,旋取涂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子(生,去皮臍,為末)2兩,豬脂4兩。
制法先煉豬脂,去滓,入附子末拌勻,酒少許調(diào)如膏。
功能主治腕折傷損。
用法用量攤傷處,每日1易。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五《雞峰》卷二十一:附子膏處方生附子(大者)1枚,生烏頭1個。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牙疼,腮亦腫痛。
用法用量以釅醋調(diào)成膏,只作1劑涂。
摘錄《雞峰》卷二十一《圣惠》卷四十五:附子膏處方附子2兩(去皮臍),吳茱萸1兩,川椒1兩(去目),白芷2兩,前胡1兩(去蘆頭),芎2兩,白術(shù)1兩,桂心1兩,當(dāng)歸2兩,細(xì)辛1兩,漢防己1兩。
制法上銼細(xì)。用綿裹,以醋2升,漬一宿,以豬脂三斤,慢火煎令藥色黃,膏成,絞去滓,盛瓷盒中。
功能主治腳氣風(fēng)毒疼痛,及緩弱無力。
用法用量每取摩所患處。
摘錄《圣惠》卷四十五方出《圣惠》卷五十七,名見《圣濟總錄》卷一四九:附子膏處方生附子1顆。
功能主治蜈蚣咬痛。
用法用量上以頭醋磨涂之。
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七,名見《圣濟總錄》卷一四九《外臺》卷十五引《古今錄驗》:附子膏別名摩風(fēng)膏
處方附子(炮)3兩,天雄(炮)3兩,烏頭(炮)3兩,防風(fēng)2兩(1方無防風(fēng))。
功能主治白癜風(fēng)。
用法用量摩風(fēng)膏(《普濟方》卷一一二)。
摘錄《外臺》卷十五引《古今錄驗》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五十三:附子膏處方附子1分(炮裂,去皮臍),甜瓜子1分,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
功能主治耳聾。
用法用量上和搗令熟,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中,每日1換。
摘錄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五十三《圣惠》卷六十五:附子膏處方附子1枚(別搗為末),鯽魚1枚(長5寸),亂發(fā)如雞子大,豬脂4兩。
功能主治一切疥癬、惡瘡不愈。
用法用量先以豬脂煎魚、亂發(fā)令消,濾去滓,入附子末,熟攪成膏,旋取涂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