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法制何首烏丸

    處方

    何首烏(有赤白2種,各取停勻,用竹刀刮凈,忌鐵),牛膝(去蘆,視何首烏折半),大黑豆1斗(水浸濕,用大柳木甑1個(gè)作平底篦,先鋪黑豆一層,即鋪何首烏一層,又放牛膝一層,又鋪黑豆。如上安置放鍋中,慢火蒸,以酒澆之;蒸至豆?fàn)€,取出曬干,去豆不用),赤白茯苓(先去皮,各研,取出筋膜,各用牛乳拌勻蒸過(guò),取出曬干,秤何首烏4兩,茯苓2兩,牛膝2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服令人須發(fā)不白。主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酒送下。

    注意

    忌食豬羊血。

    摘錄《保命歌括》卷三十四
更多中藥材
  • 處方人參、白術(shù)、干姜、甘草、川椒、烏梅。功能主治理中安蛔。主摘錄《金匱翼》卷七......
  • 處方烏梅肉9克 黃連 蜀椒 藿香 檳榔各3克 胡粉 白礬各1.5克制法上藥為散。功能主治吐蛔。所吐蛔蟲,色赤成團(tuán)而活,屬熱者。用法用量每服9~12克,水煎如糊,空腹時(shí)服。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四......
  • 《回春》卷二:安蛔湯處方人參7分,白術(shù)1錢,茯苓1錢,干姜(炒黑)5分,烏梅2個(gè),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銼。功能主治傷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回春》卷二明·《萬(wàn)病回春》:安蛔湯出處安蛔湯,出自明·《萬(wàn)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湯”......
  • 《回春》卷二:安蛔湯處方人參7分,白術(shù)1錢,茯苓1錢,干姜(炒黑)5分,烏梅2個(gè),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銼。功能主治傷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回春》卷二明·《萬(wàn)病回春》:安蛔湯出處安蛔湯,出自明·《萬(wàn)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湯”......
  • 《醫(yī)宗說(shuō)約》卷四:安蛔理中湯處方參、術(shù)、烏梅、川椒、炮姜、白茯苓、生姜。功能主治蛔厥,手足冷。用法用量水煎服。手足冷甚,加附子;嘔,加半夏、陳皮、生姜汁;蛔吐不止,加苦楝根、黃連、細(xì)辛;大便秘結(jié),加大黃。摘錄《醫(yī)宗說(shuō)約》卷四《醫(yī)學(xué)入門》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