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分清散、萆薢分清飲
益智仁1兩(醋浸),川萆薢1兩,石菖蒲(去毛)1兩,天臺烏藥1兩,白茯苓1兩,甘草4錢。
上為末。
思慮過度,清濁相干,小便白濁,白帶。
分清散(《普濟方》卷三二一)、萆薢分清飲(《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
茯苓2錢,澤瀉2錢,木通2錢,豬苓2錢,梔子2錢,枳殼1錢,茵陳3錢。
清熱利濕。主轉(zhuǎn)服熱盛。妊娠數(shù)月,小便短黃,繼則不通,小腹脹痛,面色微黃,心煩不安,舌質(zhì)微紅,苔膩而黃,脈滑數(shù)。
水煎服。
川萆薢2錢,益智仁(去殼,鹽水炒)2錢,烏藥2錢,茯苓2錢,石菖蒲(去毛,炒)1錢,枳殼1錢,生甘草1錢。
下元虛損,精不能攝,小便白濁,時常流出清冷稠粘;或于小便后,來亦不多。
水煎,乘熱入鹽少許服。
茯苓、澤瀉、米仁、豬苓、厚樸、枳殼、木通、梔子、車前。
小便癃閉及濕滯腫脹,不能受補。
芡實、茯苓、黃蠟。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小便濁。
每服100丸,淡鹽湯送下。
陳皮1錢5分,半夏1錢5分,白茯苓2錢,萆薢2錢,木通2錢,山梔仁1錢,澤瀉1錢。
內(nèi)有濕痰濕火,小便赤白混濁。
加燈心30莖,水煎,空心服。
益智8分,川萆薢(赤者)8分,石菖蒲8分,車前子8分,赤茯苓8分,豬苓8分,澤瀉8分,白術(shù)8分,枳殼8分,陳皮8分,升麻3分,甘草梢3分。
赤白濁。
加燈心,水半煎,酒半煎,空心服。
首帖,加麻黃8分,減升麻;如熱甚作痛,加炒黃柏2錢,煎成調(diào)青黛7分、滑石末2錢,去枳、陳、智;不通,加木通、淡竹葉、扁蓄、石韋等;變虛寒,加炮姜、肉桂3分;日久服涼藥過多,真元耗損,腎虛有寒,頻數(shù)無度,光彩如膏,益智、萆薢、菖蒲、烏藥、茯苓等分水煎,入鹽1分,空心服。
益智仁3分,川萆薢3分,石菖蒲(鹽炒)3分,烏藥3分,茯苓3分,白芍藥3分。
小便余瀝,并赤白濁。
加燈心,水煎服。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分清散、萆薢分清飲
處方益智仁1兩(醋浸),川萆薢1兩,石菖蒲(去毛)1兩,天臺烏藥1兩,白茯苓1兩,甘草4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思慮過度,清濁相干,小便白濁,白帶。
用法用量分清散(《普濟方》卷三二一)、萆薢分清飲(《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
摘錄《直指》卷十《中醫(yī)婦科治療學》:分清飲處方茯苓2錢,澤瀉2錢,木通2錢,豬苓2錢,梔子2錢,枳殼1錢,茵陳3錢。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主轉(zhuǎn)服熱盛。妊娠數(shù)月,小便短黃,繼則不通,小腹脹痛,面色微黃,心煩不安,舌質(zhì)微紅,苔膩而黃,脈滑數(sh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中醫(yī)婦科治療學》《胎產(chǎn)新書》卷四:分清飲處方川萆薢2錢,益智仁(去殼,鹽水炒)2錢,烏藥2錢,茯苓2錢,石菖蒲(去毛,炒)1錢,枳殼1錢,生甘草1錢。
功能主治下元虛損,精不能攝,小便白濁,時常流出清冷稠粘;或于小便后,來亦不多。
用法用量水煎,乘熱入鹽少許服。
摘錄《胎產(chǎn)新書》卷四《醫(yī)級》卷七:分清飲處方茯苓、澤瀉、米仁、豬苓、厚樸、枳殼、木通、梔子、車前。
功能主治小便癃閉及濕滯腫脹,不能受補。
摘錄《醫(yī)級》卷七《女科切要》卷二:分清飲處方芡實、茯苓、黃蠟。
制法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濁。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淡鹽湯送下。
摘錄《女科切要》卷二《玉案》卷五:分清飲處方陳皮1錢5分,半夏1錢5分,白茯苓2錢,萆薢2錢,木通2錢,山梔仁1錢,澤瀉1錢。
功能主治內(nèi)有濕痰濕火,小便赤白混濁。
用法用量加燈心30莖,水煎,空心服。
摘錄《玉案》卷五《簡明醫(yī)彀》卷四:分清飲處方益智8分,川萆薢(赤者)8分,石菖蒲8分,車前子8分,赤茯苓8分,豬苓8分,澤瀉8分,白術(shù)8分,枳殼8分,陳皮8分,升麻3分,甘草梢3分。
功能主治赤白濁。
用法用量加燈心,水半煎,酒半煎,空心服。
首帖,加麻黃8分,減升麻;如熱甚作痛,加炒黃柏2錢,煎成調(diào)青黛7分、滑石末2錢,去枳、陳、智;不通,加木通、淡竹葉、扁蓄、石韋等;變虛寒,加炮姜、肉桂3分;日久服涼藥過多,真元耗損,腎虛有寒,頻數(shù)無度,光彩如膏,益智、萆薢、菖蒲、烏藥、茯苓等分水煎,入鹽1分,空心服。
摘錄《簡明醫(yī)彀》卷四《保嬰撮要》卷八:分清飲處方益智仁3分,川萆薢3分,石菖蒲(鹽炒)3分,烏藥3分,茯苓3分,白芍藥3分。
功能主治小便余瀝,并赤白濁。
用法用量加燈心,水煎服。
摘錄《保嬰撮要》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