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

    處方

    丁公藤2500g 桂枝75g 麻黃93.8g 羌活7.5g 當歸7.5g 川芎7.5g 白芷7.5g 補骨脂7.5g 乳香7.5g 豬牙皂7.5g 陳皮33.1g 蒼術7.5g 厚樸7.5g 香附7.5g 木香7.5g 枳殼50g 白術7.5g 山藥7.5g 黃精20g 菟絲子7.5g 小茴香7.5g 苦杏仁7.5g 澤瀉7.5g 五靈脂7.5g 蠶砂16.2g 牡丹皮7.5g 沒藥7.5g

    性狀

    為棕黃色至紅棕色的液體;氣香,味微苦、甘。

    炮制

    以上二十七味,除乳香、五靈脂、木香、沒藥、麻黃、桂枝、白芷、小茴香、羌活、豬牙皂外,其余丁公藤等十七味混勻,蒸2小時,取出,放冷,與上述各味合并,置容器內(nèi),加入白酒10kg,密閉浸泡30~40天,濾過,即得。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用于風寒濕痹,手足麻木,腰褪酸痛,跌撲損傷。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15ml,一日2~3次。外用,擦于患處;若有腫痛黑瘀,用生姜搗碎炒熱,加入藥酒適量,擦患處。

    注意

    孕婦禁內(nèi)服,忌擦腹部。

    貯藏

    密封,置陰涼處。

    摘錄《中國藥典》
更多中藥材
  • 處方車前子、瞿麥、萹蓄、滑石、山梔子(炒黑)、甘草梢、木通、大黃、木香。功能主治濕熱下注,少腹急,小便不通者。各家論述《醫(yī)方考》:濕熱下注,令人少腹急,則小便有可行之勢矣。而卒不通者,熱秘之也。陶隱居曰:通可以去滯,瀉可以去秘,滑可以去著。......
  • 《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一:八正順氣散別名八正順氣湯處方厚樸、砂仁、半夏、陳皮、茯苓、青皮、桔梗、芍藥、枳殼、木香、玄參、鼠粘子、山梔仁。功能主治因食煎煿油膩等物,及飲酒太過而行房事,毒氣不能流行,聚結(jié)于喉根,至患喉腫。用法用量八正順氣湯(《喉科......
  • 處方藜蘆2分(炙),大黃3分,朱砂5分,蜀椒4分,雄黃4分(研),巴豆4分(去皮,熬),桂心4分。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天行病3-4日,身熱目赤,四肢不舉;產(chǎn)乳后傷寒,舌黃白,狂言妄語;溫病以后,飛尸遁尸,心腹痛隔,上下不......
  • 別名李子豫赤丸、八毒丸、殺鬼杖、斬鬼丹、殺鬼杖子處方雄黃(研)1兩,真珠(研)1兩,礜石(泥裹燒半日)1兩,牡丹皮1兩,巴豆(去皮心,熬)1兩,附子(炮)1兩,藜蘆(炙)1兩,蜈蚣1枚(炙,去足)。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五......
  • 處方京三棱(煨,銼)1兩,石三棱(煨,銼)1兩,雞爪三棱(煨,銼)1兩,木香1兩,檳榔(銼)1兩,肉豆蔻(去殼)半兩,巴豆(去皮心膜,煎黃出油盡)1分,硇砂(研)1分。制法上8味,搗羅6味為末,入巴豆霜、硇砂末拌勻,醋煮面糊為丸,如小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