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定志丸

    《外臺(tái)秘要》卷十五引道士陳明方:定志丸別名

    開心丸(《醫(yī)心方》卷二十六引《醫(yī)門方》)。

    處方

    菖蒲 遠(yuǎn)志(去心)茯苓各15克 人參120克

    制法

    上藥四味,搗下篩,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心神虛怯,五臟不足,神思不安,甚則悲憂不樂,或善忘驚悸;或喜笑不休,語言無倫,朝輕暮重,或暮愈朝發(fā)。

    用法用量

    每服6~7丸,每日五次。

    摘錄《外臺(tái)秘要》卷十五引道士陳明方《醫(yī)心方》卷三引《深師方》:定志丸處方

    人參2兩,茯苓2兩,菖蒲2兩,遠(yuǎn)志2兩,防風(fēng)2兩,獨(dú)活2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定風(fēng)氣。主恍惚健忘,怔忡恐悸,志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5丸,1日2次。

    摘錄《醫(yī)心方》卷三引《深師方》《直指小兒》卷一:定志丸處方

    琥珀、茯神、遠(yuǎn)志(姜制,焙)、人參、白附子(炮)、天麻、天門冬、酸棗仁、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皂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小兒驚風(fēng)已退,神志未定。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好心、薄荷湯調(diào)下。

    摘錄《直指小兒》卷一《楊氏家藏方》卷十:定志丸處方

    人參(去蘆頭)、白茯苓(去皮)、石菖蒲、遠(yuǎn)志(去心)、龍齒、酸棗仁(微炒)、鐵粉(別研)、麥門冬(去心,焙干)、朱砂(飛過)、乳香(別研)、麝香(別研)、琥珀(別研)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次入朱砂、鐵粉同研勻,絞生地黃汁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別用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怔忡健忘,精神恍惚,睡臥不寧,一切心疾。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臨臥溫熟水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古今錄驗(yàn)》引陳明方(見《外臺(tái)》卷十五):定志丸別名

    開心丸、遠(yuǎn)志丸

    處方

    菖蒲2分,遠(yuǎn)志(去心)2分,茯苓2分,人參3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益心強(qiáng)志,令人不忘。主心氣不定,五臟不足,甚者憂愁悲傷不樂,忽忽喜忘,朝愈暮劇,或暮愈朝發(fā),發(fā)則狂眩。能近視,不能遠(yuǎn)視。

    用法用量

    開心丸(《醫(yī)心方》卷二十六引《醫(yī)門方》)、遠(yuǎn)志丸(《扁鵲心書·神方》)。

    注意

    忌酢物、羊肉、餳。

    各家論述

    《醫(yī)方集解》:此手少陰藥也。人參補(bǔ)心氣,菖蒲開心竅,茯苓能交心氣于腎,遠(yuǎn)志能通腎氣手心。心屬離火,火旺則光能及遠(yuǎn)也。

    摘錄《古今錄驗(yàn)》引陳明方(見《外臺(tái)》卷十五)《儒門事親》卷十二:定志丸處方

    柏子仁、人參、茯苓、遠(yuǎn)志(去心)、茯神、酸棗仁。

    制法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安魂定魄。主落馬墮井,或因打撲,便生心恙者。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生姜湯送下。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二《普濟(jì)方》卷十六引《衛(wèi)生家寶》:定志丸處方

    遠(yuǎn)志1兩(去心),天門冬(去心)半兩,茯苓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茯神半兩,龍骨半兩,巴戟半兩,澤瀉半兩,辰砂1錢。

    制法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心氣不足。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食后、夜臥以麥門冬湯或開水送下,人參湯送下尤妙。

    摘錄《普濟(jì)方》卷十六引《衛(wèi)生家寶》《醫(yī)級(jí)》卷八:定志丸處方

    人參1兩,石菖蒲1兩,茯神1兩,遠(yuǎn)志1兩,麥冬5錢,白術(shù)5錢,朱砂1錢,牛黃1錢(研)。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補(bǔ)心神,安魂魄,定志,除痰。主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米飲送下。

    摘錄《醫(yī)級(jí)》卷八《醫(yī)碥》卷七:定志丸處方

    人參1兩5錢,菖蒲1兩,遠(yuǎn)志1兩,茯苓1兩,茯神1兩,朱砂1錢,白術(shù)5錢,麥冬5錢。

    制法

    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補(bǔ)心益智,鎮(zhèn)怯安神。主悸。思慮太甚,致心氣不足,忽忽善忘,恐怯不安,夢(mèng)寐不祥者。

    用法用量

    口服。

    摘錄《醫(yī)碥》卷七《葉氏女科》卷二:定志丸處方

    人參1兩,遠(yuǎn)志肉(制)1兩,蒲黃2兩,茯苓3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妊娠怔忡,心虛而神不安者。

    用法用量

    白湯送下。

    摘錄《葉氏女科》卷二《壽世保元》卷五:定志丸處方

    遠(yuǎn)志(甘草水浸,去心)2兩,石菖蒲2兩,人參1兩,白茯神(去木)2兩,黃柏(酒炒)2兩,蛤粉(炒)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白濁經(jīng)年不愈,或時(shí)夢(mèng)遺,形體瘦弱。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米湯送下。

    摘錄《壽世保元》卷五《赤水玄珠》卷十一:定志丸處方

    遠(yuǎn)志(去心蘆凈,以甘草湯煮)、石菖蒲、白茯苓、人參、山藥。

    制法

    上打糊為丸。

    功能主治

    心氣不足,脾弱不能攝精,心腎不交,小便白濁。

    用法用量

    每服50-60丸,食遠(yuǎn)白湯送下。

    摘錄《赤水玄珠》卷十一《幼科發(fā)揮》卷二:定志丸處方

    人參1錢半,白茯神1錢半,遠(yuǎn)志1錢半,石菖蒲(炒)1錢半,酸棗仁(炒)1錢半,柏子仁1錢半,琥珀1錢,珍珠1錢,膽星1錢,鐵花粉1錢,朱砂(飛)1字,麝香1字。

    制法

    上為末,水煮山藥粉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小兒驚久成癇。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燈心煎湯送下;更煮豬心與兒食之,以助藥力。

    摘錄《幼科發(fā)揮》卷二
更多中藥材
  • 處方蒲公英2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6克,紅花8克,徐長(zhǎng)卿12克,陳皮8克,大貝母12克。功能主治安胃,寧痛、散結(jié)。主氣滯阻絡(luò)。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摘錄袁正剛方......
  • 處方延胡索(醋制)63g 白礬(煅)250g 海螵蛸(去殼)187g性狀為類白色至淡黃色的片;氣微,味澀、微苦。炮制上三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加蜂蜜125g與適量的水,制成顆粒,干燥,壓制成1000片,即得。功能主治行氣活血,制酸止痛......
  • 處方白術(shù)2兩,茯苓1兩,藿香1兩,厚樸1兩,半夏1兩,甘草1兩,黃橘皮1兩。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脾胃氣虛,胸膈膨悶,心腹脹滿,嘔逆惡心,噫氣吞酸,口淡無味,四肢倦怠,全不思食。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摘錄《......
  • 處方芎1錢,當(dāng)歸4錢,人參1錢,桃仁10粒,姜炭5分,炙草5分,藿香4分,砂仁4分,姜3片(有汗勿用)。功能主治消塊,溫胃。主產(chǎn)后七日內(nèi)嘔吐不止,全不納谷,血塊未除。摘錄《胎產(chǎn)秘書》卷下......
  • 處方白術(shù)1錢,白茯1錢,滑石(水飛)7分,砂仁(炒)7分,木香(煨)5分。功能主治脾胃俱受病,吐瀉兼作者。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停食,加枳實(shí)、山楂、曲糵;挾驚,加膽星、天麻;風(fēng),加防風(fēng)、干葛;暑,加香薷、扁豆;虛,加人參;內(nèi)有熱,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