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大麻仁丸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七:大麻仁丸處方

    大麻仁(研如泥)5兩,芎1兩1分,附子(生,去皮臍)半兩,大黃(銼碎,酥炒)2兩,甜消半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腸風(fēng)壅,秘澀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七《圣惠》卷九十八:大麻仁丸處方

    大麻仁3兩(別研如膏),川大黃2兩(銼,研,微炒),訶黎勒皮2兩,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積年心腹氣、肺氣、腳氣、冷熱氣、痃癖氣,不能飲食,縱食不消,臟腑不調(diào),大腸秘澀。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生姜湯送下,酒下亦得。如未利。加至30丸。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圣惠》卷七十二:大麻仁丸處方

    大麻仁2兩(別搗如膏),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檳榔1兩,木香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

    上為末,入大麻仁膏,研令勻,以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婦人腸胃風(fēng)結(jié),大便常秘。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以溫水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圣惠》卷六:大麻仁丸處方

    大麻仁2兩(銼,研如膏),防風(fēng)1兩(去蘆頭),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旋覆花1兩,川大黃3兩(銼碎,微炒),木香1兩,檳榔1兩,川升麻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末。以不蛀皂莢20梃,捶碎,用水4升,揉取汁,慢火熬成膏,入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臟風(fēng)毒,皮膚結(jié)硬,及遍身瘙癢生瘡,大腸不利。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火麻仁丸”。

    摘錄《圣惠》卷六《圣惠》卷十六:大麻仁丸處方

    大麻仁2兩(研入),川大黃2兩,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尖,研),犀角屑1兩,川樸消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木通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入大麻仁等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時氣胃中壅熱,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六《圣惠》卷十八:大麻仁丸處方

    大麻仁2兩(研入),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研入),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木通1兩(銼),羚羊角屑1兩(銼)。

    制法

    上為細(xì)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熱病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八《圣惠》卷六十一:大麻仁丸處方

    大麻仁3兩,木香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牛蒡子2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川大黃3兩(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發(fā)背及一切癰腫,臟腑澀滯,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暖水送下。以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六十一《圣濟(jì)總錄》卷五:大麻仁丸處方

    大麻仁(研)半兩,吳茱萸(湯浸,焙炒)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白芷半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1分,當(dāng)歸(切,焙)1兩1分,茯神(去木)3分,烏頭(炮裂,去皮臍)3分,秦艽(去土)3分,細(xì)辛(去苗葉)3分,白術(shù)3分,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1兩,天門冬(去心,焙)1兩,獨活(去蘆頭)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羚羊角(鎊)1兩,桂(去粗皮)1兩,白檳榔(煨)1兩,半熟干地黃(切,焙)3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中風(fēng)諸疾。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1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圣惠》卷二十九:大麻仁丸處方

    大麻仁2兩,枳實1兩(麩炒微黃),赤芍藥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虛勞,小便不利、心神煩悶,不欲飲食,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清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九
更多中藥材
  • 處方杏、蔞、枳、桔、歸、耆、二母、桑皮、防己、百合、苡仁、地骨、葶藶、五味、草。功能主治利氣疏痰,降火排膿。主肺癰。摘錄《類證治裁》卷二......
  • 《濟(jì)陽綱目》卷六十五:安肺湯處方當(dāng)歸5分,川芎5分,芍藥5分,熟地(酒蒸)5分,白術(shù)5分,茯苓5分,五味子5分,麥冬(去心)5分,桑白皮(炙)5分,甘草(炙)5分,阿膠1錢2分。功能主治榮衛(wèi)俱虛,發(fā)熱自汗,肺虛喘氣,咳嗽痰唾。用法用量上作1......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安腎丸處方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川烏(炮,去皮、臍)各500克 桃仁(麩炒)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去心)山藥 茯苓(去皮)肉蓯蓉(酒浸,炙)石斛(去根,炙)萆薢 白術(shù) 破故紙各1.5千克制法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
  • 處方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川烏(炮.去皮.臍),各十六兩;桃仁(麩炒)、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去心)、山藥、茯苓(去皮)、肉蓯蓉(酒浸.炙)、石斛(去根.炙)、白術(shù)、破故紙,各四十八兩。炮制上為末,煉蜜為圓,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腎經(jīng)......
  • 《溫病條辨》卷三:安腎湯處方鹿茸3錢,葫蘆巴3錢,補骨脂3錢,韭子1錢,大茴香2錢,附子2錢,茅術(shù)2錢,茯苓3錢,菟絲子3錢。功能主治濕久脾陽消乏,腎陽亦憊者。用法用量本方改為丸劑,名“安腎丸”(見原書同卷)。大便溏者,加赤石脂。各家論述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