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大金花丸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大金花丸處方

    黃連、黃檗、黃芩、大黃,各等分。

    炮制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火證通治。

    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丸,新水下。

    備注

    加梔子減大黃名梔子金花丸。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宣明論》卷四:大金花丸別名

    金花丸、三黃瀉心丸

    處方

    黃柏半兩,黃芩半兩,黃連半兩,大黃半兩。

    制法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中外諸熱,寢汗咬牙,睡語驚悸,溺血淋閉,咳血衄血,瘦弱頭痛,并骨蒸、肺痿、喘嗽。疹后癆,疹既收沒,毒邪猶郁于肌肉間,晝夜發(fā)熱,漸致發(fā)焦膚槁,羸瘦如柴,變成骨蒸癆瘵。

    用法用量

    金花丸(《雜病源流犀燭》卷二)、三黃瀉心丸(《眼科全書》卷六)。

    摘錄《宣明論》卷四明·《景岳全書》:大金花丸組成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生大黃。

    用法

    上藥各等分,研細(xì)末,水泛為丸。每服9克,每日2次。亦可用于煎劑,各藥用量按常規(guī)劑量。

    功效

    清熱瀉火。

    主治

    中外諸熱,淋秘溺血,嗽血衄血,頭痛骨蒸,肺痿,或疔、瘡、癤、癰等。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腎及輸尿管結(jié)石病癥。

    方解

    為黃連解毒湯加大黃組成,方用黃芩、黃連、黃柏、梔子清瀉三焦火熱,大黃清熱涼血解毒,使火熱從下焦而瀉。主要用于治療三焦火郁熱盛之證。臨床應(yīng)用以身熱、煩躁、衄血、咯血、神昏譫語、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為辨證要點。凡熱盛津傷之證慎用。

    方歌

    缺。

    摘錄明·《景岳全書》
更多中藥材
  • 別名止痛湯處方當(dāng)歸1兩,阿膠(炙)1兩,干地黃1兩,黃連1兩,芍藥1兩,雞子1枚,秫米1升。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妊娠重下,痛引腰背。用法用量止痛湯(《準(zhǔn)繩·女科》卷四)。注意忌蕪荑。摘錄《外臺》卷三十三引《小品方》......
  • 處方槐花(炒香熟)、貝母(去心,焙)、當(dāng)歸(銼,焙)、芎各等分。制法上為粉末。功能主治婦人胞胎不安。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酒、水各半盞,童便2合,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四......
  • 處方當(dāng)歸5錢,益母草5錢,川芎3錢。功能主治安胎,催生。主閃跌小產(chǎn),死胎不下及產(chǎn)后諸癥。用法用量水煎,入陳酒、童便各1小杯,和勻服,妊娠7-8個月,每日服1劑。腹痛,加炒砂仁1錢。摘錄《仙拈集》卷三......
  • 處方砂仁(炒,研,酒調(diào)下5分)、人參、黃耆、川芎、當(dāng)歸、白芍、甘草、防風(fēng)、白芷、桔梗、官桂、木香。功能主治出痘胎動。用法用量痘色紅紫,去桂、香,加紫草、蟬蛻;痘色淡白,去防風(fēng)、白芷,加糯米;胃虛不食,加人參。摘錄《痘疹仁端錄》卷十一......
  • 處方砂仁(炒)。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孕婦出痘動胎。用法用量每服5分,酒調(diào)下。各家論述《醫(yī)方考》:縮砂辛溫,利而不滯,故可以利氣,可以安胎。摘錄《痘疹金鏡錄》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