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代灸膏

    《普濟方》卷二四三:代灸膏處方

    南星1兩,半夏1兩,白芷1兩,川烏1兩,川椒1兩,白及1兩,馬藺子1兩,乳香3錢,沒藥3錢(另研)。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腳氣腫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酒調(diào),敷貼疼劇處,干則以熱水潤濕之,日換2次。

    摘錄《普濟方》卷二四三《御藥院方》卷八:代灸膏處方

    大附子(炮)、木香、吳茱萸(炒)、馬藺子、桂、蛇床子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每用藥半匙,白面半匙,以生姜汁同煎成膏,以方圓3寸紙花子上攤。

    功能主治

    風濕痹,腰痛。

    用法用量

    貼在臍下,油紙隔之,綿衣裹。自晚至明,一敷勝百壯。如腰痛,腰上貼之。

    摘錄《御藥院方》卷八《普濟方》卷二五○:代灸膏處方

    木香、附子、吳茱萸、蛇床子、馬藺花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腎氣。

    用法用量

    姜搗熱面攤開,貼痛處。

    摘錄《普濟方》卷二五○
更多中藥材
  • 處方蘿卜子1合(炒,研)。功能主治胸不快。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摘錄《仙拈集》卷二......
  • 處方白術(shù)2兩,茯苓2兩,澤瀉2兩,郁李仁2錢。功能主治腫脹。用法用量水煎,入姜汁服。摘錄《脈因證治》卷下......
  • 處方牙消1錢,硼砂半錢,南星半錢,粉霜半錢,半夏10個,朱砂1分(醋面裹),巴豆不拘多少(同半夏、朱砂入水煮,去豆,為膏用)。制法上為末,皂角膏為丸,如綠豆大。功能主治補氣。主驚虛。用法用量每服7粒,取下驚涎。摘錄《幼幼新書》卷八引《四十八......
  • 《普濟方》卷一一二:變白散處方礬末。功能主治紫癜風。用法用量揉薄荷揾礬末擦患處,每澡浴了時用之。摘錄《普濟方》卷一一二《普濟方》卷四十九引《衛(wèi)生家寶》:變白散處方大漿石榴1個(用鐵釘49個札勻,3日取出釘,入丁香并鹽少許,以黃土固濟,令干,......
  • 處方柴胡(去蘆,洗,銼)1兩,甘草(炙)1兩,人參(去蘆,洗,銼)1兩,元參(凈洗,銼)1兩,麥門冬子(去心)1兩半,龍膽草半兩(若變蒸或常服只1分,隨時加減)。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常服去疳。主小兒體性常熱,及變蒸驚熱不解,夾熱煩躁,時叫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