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長春酒

    《菉竹堂經(jīng)驗(yàn)方》:長春酒處方

    山茱萸30g 巴戟天45g 石菖蒲30g 地骨皮40g 覆盆子45g 枸杞子100g 菟絲子45g 肉蓯蓉120g 柏子仁40g 五味子24g 熟地45g 山藥40g 牛膝70g 杜仲70g 茯苓30g 人參10g 木香15g 川椒9g 澤瀉40g 遠(yuǎn)志30g 天冬(去心)30g 麥冬(去心)30g 白酒3500ml

    炮制

    1. 將所有藥材搗成碎末;

    2. 裝入紗布袋,放進(jìn)干凈的壇子里;

    3. 倒入白酒浸泡,加蓋再放在文火上煮沸;

    4. 約1小時后離火,冷卻后將壇子密封;

    5. 7天后開啟,將藥渣除去,裝瓶備用。

    功能主治

    補(bǔ)虛損,壯筋骨,調(diào)陰陽。適于中老年因肝腎虛,氣血不足而引起的腰膝酸軟,體乏無力,精神萎靡,失眠健忘,食欲不振之癥。

    用法用量

    每次10~20ml,每日早晚2次,將酒溫?zé)峥崭狗谩?/p>摘錄《菉竹堂經(jīng)驗(yàn)方》《壽世保元》卷四引劉三川方:長春酒處方

    黃耆(蜜炙)、人參、白術(shù)(去蘆)、白茯苓(去皮)、當(dāng)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官桂、橘紅、南星、半夏(姜炒)、蒼術(shù)(米泔水浸)、厚樸(姜炒)、砂仁、草果仁、青皮(去瓤)、檳榔、丁香、木香、沉香、五味子、藿香、木瓜、石斛、杜仲、白蔻殼、薏苡仁、枇杷葉、桑白皮(蜜炙)、神曲(炒)、麥芽(炒)、甘草(炙)。

    制法

    上藥各制了,凈稱3錢,等分為20包。

    功能主治

    大補(bǔ)氣血,壯筋骨,和脾胃,寬胸膈,進(jìn)飲食,祛痰涎,行滯氣,消酒食,除寒濕。主

    用法用量

    每用1包,將生絹袋盛之,浸酒1斗,春7、夏3、秋5、冬10日,每日清晨服1杯;甚為有效。

    摘錄《壽世保元》卷四引劉三川方
更多中藥材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九:半夏酒處方半夏10枚。功能主治舌腫滿口,氣息不通,須臾殺人,急以手指刺破,潰出惡血,亦可用微針決破,次用此藥。用法用量以苦酒1升,煮取8合,稍稍漱口,熱含冷吐。半夏動人咽喉,以生姜汁解之。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九《圣惠......
  •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半夏飲處方半夏(湯洗)、麥門冬(去心)、赤茯苓(去皮)、白術(shù)、桔梗、青皮(去白)、前胡,各三分。厚樸(生姜制.炙.一兩)。枇杷葉(去毛.炙)、防風(fēng),各半兩。大腹皮(三分)。功能主治治風(fēng)痰,心腹煩滿嘔吐,不欲飲食。用法......
  • 《外臺秘要》卷八引《萬全方》:半夏飲子處方制半夏12克 厚樸(炙)人參 白術(shù) 生姜(切)大棗各9克 粳米10克 橘皮6克制法上八味,細(xì)切。功能主治益氣補(bǔ)中,降逆止嘔。主胃反,飲食吐逆,水谷不化。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煎取400毫升,去滓,......
  • 《金匱要略》卷中:半夏麻黃丸處方半夏 麻黃各等分制法上二味,研末,煉蜜和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通陽化飲。主水飲內(nèi)停,心陽被遏,心下悸動者。用法用量飲服3丸,日三服。備注方中麻黃通太陽以泄水氣;半夏蠲飲消水。二味相配,共奏通陽化飲之功,陽通飲......
  • 處方半夏三枚,生用厚樸二錢,茯苓二錢,生姜三片,加【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蘗、黃芩、山梔,各二錢半。功能主治治傷寒雜病,熱毒煩悶,干嘔口燥,呻吟喘滿,陽厥極深,畜熱于內(nèi),傳為陰毒,腹?jié)M嘔吐或欲作利者。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煎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