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趁痛丸

    《圣濟(jì)總錄》卷十:趁痛丸處方

    大戟(刮去皮)甘遂 白芥子各30克

    制法

    上三味,搗羅為末,用大麥面30克和勻,醋調(diào)作餅子,慢火炙黃熟,再搗羅,用薄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風(fēng)毒留客日深,氣虛邪實(shí),攻擊不定,走注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漸加至15丸,空腹時(shí)用冷酒下。病甚,不入大麥面亦得。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蘭室秘藏》卷下:趁痛丸處方

    乳香 沒(méi)藥各9克 白萵苣子30克(炒黃)烏梅1個(gè) 白粟米3克(炒黃)

    制法

    上藥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主打撲閃損,腰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腹時(shí)用溫酒細(xì)嚼服下。

    摘錄《蘭室秘藏》卷下《朱氏集驗(yàn)方》卷一引朱仁卿方:趁痛丸處方

    五靈脂 赤芍藥各15克 川烏1個(gè) 沒(méi)藥12克 麝香3克

    制法

    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

    散瘀血,除痹痛。主腰臂疼痛。

    用法用量

    空腹時(shí)用溫酒送下。

    摘錄《朱氏集驗(yàn)方》卷一引朱仁卿方《雞峰》卷四:趁痛丸處方

    蕓薹子半兩,木鱉子仁半兩,白膠香半兩,地龍半兩,五靈脂半兩,赤小豆半兩,當(dāng)歸半兩,骨碎補(bǔ)半兩,海桐皮半兩,威靈仙半兩,草烏頭1兩半(生,白者),烏藥半兩,甜瓜子半兩。

    制法

    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風(fēng)毒走痃,腰腳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加至7-8丸,空心嚼,木瓜熱酒送下。

    注意

    藥后忌熱物少時(shí)。

    摘錄《雞峰》卷四《腳氣治法總要》卷下:趁痛丸別名

    控涎丹、妙應(yīng)丸、控痰丹、子龍丸、控涎丸

    處方

    甘遂、白芥子(微炒)、大戟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滴水和作餅子,炙黃色,為細(xì)末,醋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滌痰逐飲。主痰飲停于胸脅,或流竄經(jīng)絡(luò),致胸脅、腰背、手足、頭項(xiàng)走竄疼痛,坐臥不安,飲食乏味;痰核瘰疬。

    用法用量

    控涎丹(《三因》卷十三)、妙應(yīng)丸(《保命歌括》卷九)、控痰丹(《便覽》卷三)、子龍丸(《外科全生集》卷四)、控涎丸(《中國(guó)藥典》一部)。按:本方用法,《中國(guó)藥典》:將三味粉碎,過(guò)篩,混勻,另取米粉或黃米粉240g調(diào)稀糊泛丸。每服1~2g,一日1~2次,用開(kāi)水或棗湯、米湯送服。

    注意

    孕婦忌服,體弱者慎服。

    各家論述

    《醫(yī)方集解》:痰之本水濕也,得氣與火則結(jié)為痰,痰隨氣升降,無(wú)處不到,入心則迷,入肺為咳為喘,入肝則脅痛寒熱,入經(jīng)絡(luò)則痹痛,入筋骨則牽引釣痛,入皮肉則生瘰疬癰腫。方用大戟泄臟腑水濕,甘遂行經(jīng)絡(luò)水濕,白芥子散皮里膜外痰氣。三物合用,使水濕化,痰飲除,脈氣通和,則諸癥自愈。

    摘錄《腳氣治法總要》卷下《圣濟(jì)總錄》卷十:趁痛丸處方

    草烏頭(不去皮尖)3兩,生干地黃(焙)半兩,天南星半兩,半夏(與南星用姜汁浸1宿,切,焙)半兩,白僵蠶(炒)半兩,烏藥(銼)半兩。

    制法

    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干。

    功能主治

    走注歷節(jié),諸風(fēng)軟痛;卒中倒地;跌撲傷損。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空腹、臨臥溫酒送下。如顛撲腫痛,用姜汁和酒研10數(shù)丸涂之;如卒中倒仆,以姜汁、茶清研5-7丸灌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宣明論》卷十三:趁痛丸處方

    甘遂、大戟、芫花、黑牽牛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以蕎面同末和作餅子,捍切作棋子,煮熟。

    功能主治

    走注疼痛,婦人經(jīng)脈注滯,水腫腹脹。

    用法用量

    每服1錢(qián),以利為度。相虛實(shí)加減。

    摘錄《宣明論》卷十三《朱氏集驗(yàn)方》卷一:趁痛丸處方

    五靈脂半兩,赤芍藥半兩,川烏1個(gè),沒(méi)藥4錢(qián),麝香1錢(qián)。

    制法

    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

    腰臂痛。

    用法用量

    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朱氏集驗(yàn)方》卷一
更多中藥材
  • 處方五倍子4錢(qián),雄黃2錢(qián),乳香3錢(qián),角針2錢(qián),全蝎2錢(qián),蜈蚣2條,麝香1分,梅片1分。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提毒化毒。主一切疽毒。用法用量摻瘡頂上,小膏藥蓋之;或攤貼之。摘錄《青囊秘傳》......
  • 處方麝香3分,川山甲(炙)1兩,蜈蚣(炙,去頭足)3錢(qián),土狗(炙)5錢(qián),地龍(去上,炙)5錢(qián),番木鱉(酥炙)5錢(qián),金鼎砒5錢(qián),雄黃5錢(qián)。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大風(fēng)癱爛敗癥。用法用量八將追魂丹,三厘散。退藥:乳香、沒(méi)藥、血竭、朱砂、當(dāng)歸、元參、......
  • 處方芍藥2兩,梔子2兩,柴胡1兩6銖,升麻2兩半,黃芩2兩半,黃連2兩半,竹葉(切)1升半,桔梗1兩半,細(xì)辛15銖,知母2兩,大黃2兩(1本有枳實(shí)、杏仁各1兩半,無(wú)桔梗、黃連)。功能主治8歲以上兒,熱結(jié)痰實(shí),不能食,自下。用法用量上(口父)......
  • 別名虎骨散、大效虎骨散處方虎骨(酥炙)、敗龜(炙)、當(dāng)歸、官桂(去皮)、地龍(去皮)、牛膝(去苗)、漏蘆、威靈仙、自然銅(燒,醋炙,淬)、玄胡索各等分。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血風(fēng)遍疰疼痛,丈夫筋骨疼,及打撲損傷疼痛甚者。用法用量虎骨散(《圣......
  •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1斤,牛膝(酒浸,切,焙)1斤,天麻(酒浸,焙)1斤,當(dāng)歸(切,焙)1斤,烏頭(炮裂,去皮臍)1斤,白附子(炮)1斤,烏藥1斤,五靈脂1斤。制法上為末,蒸木瓜與酒入藥1處,杵1000-2000下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