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柴胡清肝飲

    《癥因脈治》卷三:柴胡清肝飲處方

    柴胡 山梔 丹皮 肯皮 蘇梗 白芍藥 鉤藤

    功能主治

    主肝膽火郁,致成膽脹,證見脅肋脹痛,口苦太息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癥因脈治》卷三《不知醫(yī)必要》:柴胡清肝飲處方

    柴胡1錢5分,白芍(酒炒)1錢5分,黑梔1錢,連翹1錢,黃芩1錢,甘草7分。

    功能主治

    怒動肝火而耳閉。

    摘錄《不知醫(yī)必要》《傷寒大白》卷一:柴胡清肝飲處方

    柴胡、黃芩、山梔、青皮、荊芥、甘草。

    功能主治

    少陽之火,恒結(jié)喉旁,而為喉痹。

    摘錄《傷寒大白》卷一《癥因脈治》卷四:柴胡清肝飲處方

    柴胡、青皮、枳殼、山梔、木通、鉤藤、蘇梗、黃芩、知母、甘草。

    功能主治

    燥火腹痛,肝膽有熱,攻刺脅肋者。

    摘錄《癥因脈治》卷四《癥因脈治》卷一:柴胡清肝飲處方

    柴胡、青皮、山梔、川芎、鉤藤、香附、木通、枳殼、木香、獨活、烏藥。

    功能主治

    怒氣郁結(jié)而腰痛。

    用法用量

    寒,加姜、桂;熱,加黃柏。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癥因脈治》卷一:柴胡清肝飲處方

    柴胡、黃芩、山梔、白芍藥、青皮、枳殼。

    功能主治

    肝經(jīng)郁火脅痛。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痘疹傳心錄》卷十八:柴胡清肝飲處方

    柴胡、丹皮、茯苓、山梔子、川芎、白芍、當歸、牛蒡子、甘草、連翹。

    功能主治

    肝經(jīng)風熱瘡毒。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痘疹傳心錄》卷十八《癥因脈治》卷一:柴胡清肝飲處方

    柴胡、白芍藥、山梔、黃芩、丹皮、當歸、青皮、鉤藤、甘草。

    功能主治

    肝膽有火而頭痛;少陽風熱而齒痛。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更多中藥材
  • 《中醫(yī)皮膚病學簡編》:保膚膏處方煅石膏31g,白及粉15g,密佗僧3g,輕粉3g,枯白礬6g。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慢性濕疹。用法用量有膿水淋漓者,可用藥粉干撒創(chuàng)面;慢性濕疹,可加紅粉0.6g,研細加入,臨用時以香油或凡士林調(diào)成50%軟膏外......
  •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保肺丸處方木香5錢(麩皮汁浸3日),當歸2兩,川芎2兩,益母草3兩,枳殼1兩,冬葵子1兩,廣皮1兩,甘草5錢。功能主治妊娠口厭肥甘,憂樂不常,飲食不節(jié),飽則即臥,貪閑久坐,血多飲溢,氣壅痰生,胞胎肥厚,或偏或側(cè),任其......
  • 《幼科直言》卷四:保肺健脾湯處方白術(shù)7分(炒),白芍7分(炒),苡仁1錢,白扁豆1錢(炒),黃耆7分,沙參8分,陳皮6分,甘草6分,當歸6分,白茯苓7分。功能主治小兒因肺經(jīng)受傷,或久咳后而成肺疳,面多青白,或泄瀉肚痛,或朝涼暮熱;或病中服藥......
  • 《醫(yī)宗金鑒》卷四十:保肺湯處方白及 薏苡仁 貝母 金銀花 陳皮 苦桔梗 苦葶藶 甘草節(jié)功能主治主肺癰,咳吐膿血。肺癰初起,加防風;潰后,加生黃耆、人參。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醫(yī)宗金鑒》卷四十《醫(yī)林纂要》卷十:保肺湯處方金銀花1兩,元參8錢,......
  • 處方天冬1錢5分,麥冬1錢5分,人參1錢,沙參4錢,五味5分,玉竹3錢,女貞子2錢,茯苓2錢,山藥3錢,貝母2錢,茜草根2錢,杏仁3錢。功能主治肺虛而咳,肌表微熱,神倦氣短,不時火升,失血咽痛者。用法用量上加藕3兩(切片),煎湯代水煎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