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貝母丸

    《太平圣惠方》卷十四:貝母丸處方

    貝母45克(煨令微黃)桔梗30克(去蘆頭)甘草30克(炙微赤,銼)紫菀30克(洗,去苗、土)杏仁15克(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宜肺止咳,化痰平喘。主傷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痿勞嗽。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不計時候,以粥飲送下。另用如彈子大1丸,綿裹含咽。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十四《普濟(jì)方》卷二九○:貝母丸處方

    貝母半斤,皂角子半斤。

    制法

    上為細(xì)末,用皂角半斤銼碎,搓揉濃水,濾過,作膏子和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便毒,瘰疬。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早晨酒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九○《圣惠》卷七十:貝母丸處方

    貝母1兩(酥炙微黃),款冬花2兩,桂心1兩,百合1兩,紫菀1兩(洗,去苗土),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木乳2兩(去粗皮,涂酥,炙令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細(xì)末,研入杏仁令勻,煉蜜為末,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婦人咳嗽不止。

    用法用量

    常含1丸咽津,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圣惠》卷十四:貝母丸處方

    貝母1兩半(煨令微黃),桔梗1兩(去蘆頭),甘草1兩(炙微赤,銼),紫菀1兩(洗,去苗土),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傷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痿勞嗽。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如彈子大,綿裹1丸,含咽亦佳。

    摘錄《圣惠》卷十四《圣惠》卷六:貝母丸處方

    貝母半兩(煨令微黃),細(xì)辛3分,桂心1兩,菖蒲3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百合(半兩),紫菀3分(洗,去苗土),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肺臟傷風(fēng)冷,喘促咳嗽,言語聲嘶,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以綿裹,含咽津,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幼幼新書》卷十六引《玉訣》:貝母丸處方

    貝母、天南星(姜制)、人參、茯苓、甘草(炙)、白附子各等分,皂角子7個(炮)。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咳嗽作呀呷聲,小兒齁(鼻合)。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薄荷湯吞。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六引《玉訣》《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五:貝母丸處方

    貝母(去心,炒紫色)4兩,款冬花3兩,紫菀(去苗土)2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生姜湯送下,1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五《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五:貝母丸別名

    百花丸

    處方

    貝母(去心,炒)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麥門冬(去心,焙)1分,山芋1分,百合1分,甘草(炙,銼)半兩,阿膠(炙燥)半兩,五味子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用黃蠟1兩2錢熔作汁,入末拌和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咳嗽,上膈煩滿。

    用法用量

    百花丸(《普濟(jì)方》卷一五七)。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五《圣惠》卷七十七:貝母丸別名

    千金丸

    處方

    貝母(煨微黃)1分,甘草(炙微赤,銼)1分,秦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1分,干姜(炮裂,銼)1分,桂心1分,粳米1分,石膏(細(xì)研)1分,黃芩1分,大豆黃卷1分,石斛(去根,銼)1分,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大麻仁3分。

    制法

    上為末,用棗肉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婦女橫產(chǎn),或顛倒,胞衣不出,傷毀不下,產(chǎn)后余病,汗出,煩滿不止,少氣逆滿。

    用法用量

    千金丸(《普濟(jì)方》卷三五七)。

    摘錄《圣惠》卷七十七《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四:貝母丸處方

    貝母(去心)2兩,甘草(炙)3分,旋覆花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如膏)4兩,天門冬(去心,焙)1兩。

    制法

    上5味,搗羅4味為末,入杏仁同研勻,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傷寒心肺有熱,咳嗽上氣,喉中作聲,痰涕口干。

    用法用量

    每食后含化1丸,咽津。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四《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四:貝母丸處方

    貝母(去心)1兩半,甘草(炙)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炒)1兩半。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咽喉中干,肺熱咳嗽多痰。

    用法用量

    含化咽津。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四《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五:貝母丸處方

    貝母(去心)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紫菀1兩,桑根白皮(銼)1兩,五味子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別研膏)1兩,人參1兩,大棗10枚(煮熟,去皮核,別研膏)。

    制法

    上8味,除研2味外,搗羅為末,以杏仁棗膏拌,如干,更入煉蜜少許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頭面四肢腫滿,氣喘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至30丸,濃煎商陸根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五《雞峰》卷十一:貝母丸處方

    貝母不以多少。

    制法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消痰熱,潤肺止咳。主久嗽,咽嗌妨悶,咽痛咯血,肺癰,肺痿。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含化,日3次。

    摘錄《雞峰》卷十一《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貝母丸處方

    貝母(去心)3分,蛤蚧1對(洗凈,涂酥,炙黃),紫菀(去苗土)1兩,防己(細(xì)銼)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人參1兩,赤茯苓(去黑皮,銼)1兩,款冬花1兩,天門冬(去心,焙)1兩,葶藶子(隔紙炒)1兩,大黃(銼,炒)1兩,白檳榔(銼)1兩,百部1兩,紫蘇子(炒)1兩,木香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腳氣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腹米飲送下,日午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
更多中藥材
  • 別名倍槐丸處方槐花6兩,五倍子3兩,五靈脂3兩。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腸風(fēng)下血。用法用量倍槐丸(《魏氏家藏》卷七)。摘錄《洪氏集驗方》卷四......
  • 處方五倍子3錢,白礬1塊。功能主治脫肛。用法用量以水2碗,煎五倍子減半,入白礬,安小桶內(nèi)洗之。摘錄《濟(jì)陽綱目》卷九十六......
  • 處方五倍子2兩,茯苓4兩。功能主治腎虛不固之遺精。用法用量為丸服。各家論述《會約》:凡用秘澀藥能通而后能秘,此方茯苓倍于五倍,能瀉能收,是以盡其妙也。摘錄方出《醫(yī)宗必讀》卷九,名見《會約》卷十三......
  • 處方豬腰子1個,五倍子(末)、輕粉。制法上用豬腰子1個,開作2片,去膜心,將五倍子末用輕粉納入腰子內(nèi),同沙糖和面固濟(jì)腰子縫,炭火上炙焦為末。功能主治小兒胎風(fēng)瘡。用法用量清油調(diào)涂。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六一引《經(jīng)驗良方》......
  • 處方惡實子(炒)2兩,神曲(炒)半兩,虎杖花1兩,山果子(和核)1兩。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小兒瘡疹倒靨黑色。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8分,入荊芥7穗,紫草10根,煎至4分,去滓,溫服。摘錄《普濟(jì)方》卷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