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補益地黃丸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補益地黃丸處方

    熟干地黃30~60克 五味子30克 鹿角屑30~60克(微炒)遠志(去心)30克 桂心30克 巴戟30克 天門冬(去心,焙)45克 菟絲子30克(酒浸三日,曝干,別搗為末)石龍芮30克 肉蓯蓉30~60克(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干)

    制法

    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虛勞精少,陽事衰弱。

    用法用量

    空腹時以溫酒下30丸。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圣惠》卷三十:補益地黃丸處方

    熟干地黃1兩,五味子1兩,鹿角屑1兩(微炒),遠志1兩(去心),桂心1兩,巴戟1兩,天門冬1兩半(去心,焙),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石龍芮1兩,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虛勞精少,陽事衰弱。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銀朱、靈磁石各等分(為末),壁釘蟲6-7枚(潮濕處取,狀如海獅,紫黃色,瘦而光滑,雨后多著墻上,連殼搗爛)。制法上和勻,陰干為末。功能主治諸疔。用法用量每用荔枝肉少許,搗爛和藥,貼患處,膏蓋。立時止痛,疔即拔出。摘錄《衛(wèi)生鴻寶》卷二......
  • 處方壁蟢窠7個(內(nèi)有子者),老壁蟢2個(以發(fā)扎好),白礬7分(熔化)。制法將扎好之壁蟢入熔礬中粘足,燈火炙透,為末。功能主治熱癥喉痛。用法用量吹喉。摘錄《外科全生集》卷四......
  • 處方壁錢窠2-7個(其蟲似蜘蛛,作白幕如錢于壁上,土人呼為壁繭)。功能主治吐逆不定。用法用量煎湯飲之。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
  • 處方木瓜干1兩,茯神(去木)1兩,牛膝(酒浸)3分,附子(炮,去皮臍)3分,熟地黃半兩,覆盆子半兩,甘草1分,生姜3分。制法上銼散。功能主治丑末之歲,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病關節(jié)不利,筋脈拘急,身重,萎弱,或溫癘盛行,遠近咸若,或胸腹......
  • 處方黑牛尾。制法上燒作灰。功能主治間日瘧。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3次。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