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川萆薢6克 苦參 防風(fēng) 何首烏各15克 威靈仙 當(dāng)歸 白芷 蒼術(shù) 胡麻 石菖蒲 黃柏各1.8克 羌活 川椒各1.2克 龜版4.5克 紅花1克 甘草15克
主楊梅瘡結(jié)毒,筋骨疼痛,頭脹欲破,及已潰腐爛。
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臨服入酒適量,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空腹時(shí)服。
萆薢1兩半,當(dāng)歸(切,焙)1兩,桔梗(炒)1兩半,牡丹皮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0枚,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黃連(去須)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半,代赭1兩半,貫眾1兩,大腹1兩半,桂(去粗皮)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覆盆子(去梗)1兩,黃芩(去黑心)1兩,吳茱萸(洗,焙,炒)半兩,草豆蔻(去皮)1枚,桃仁(炒,去皮尖雙仁)10枚,熟干地黃(焙)1兩,蛇床子(炒)1兩半,干姜(炮)半兩,木瓜(去皮子,焙干)1兩。
上銼如麻豆大。
腰痛,動(dòng)轉(zhuǎn)艱難,似有氣注。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
萆薢1兩,當(dāng)歸1兩,木香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黃連(去須)1兩,桂(去粗皮)1兩,延胡索、芎、天雄(炮裂,去皮臍)、檳榔(銼)、代赭(碎)。
上為粗末。
腳氣。上氣喘滿,嘔逆,咳嗽,減食。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取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土茯苓湯
川萆薢(俗呼土茯苓)。
楊梅瘡,不問(wèn)新舊,潰爛,筋骨作痛。喉腭潰蝕,與鼻相通,面蝕癰潰,久不愈者。
土茯苓湯(《靈驗(yàn)良方匯編》卷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川萆薢6克 苦參 防風(fēng) 何首烏各15克 威靈仙 當(dāng)歸 白芷 蒼術(shù) 胡麻 石菖蒲 黃柏各1.8克 羌活 川椒各1.2克 龜版4.5克 紅花1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主楊梅瘡結(jié)毒,筋骨疼痛,頭脹欲破,及已潰腐爛。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臨服入酒適量,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空腹時(shí)服。
摘錄《外科正宗》卷三《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五:萆薢湯處方萆薢1兩半,當(dāng)歸(切,焙)1兩,桔梗(炒)1兩半,牡丹皮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0枚,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黃連(去須)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半,代赭1兩半,貫眾1兩,大腹1兩半,桂(去粗皮)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覆盆子(去梗)1兩,黃芩(去黑心)1兩,吳茱萸(洗,焙,炒)半兩,草豆蔻(去皮)1枚,桃仁(炒,去皮尖雙仁)10枚,熟干地黃(焙)1兩,蛇床子(炒)1兩半,干姜(炮)半兩,木瓜(去皮子,焙干)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腰痛,動(dòng)轉(zhuǎn)艱難,似有氣注。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五《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萆薢湯處方萆薢1兩,當(dāng)歸1兩,木香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黃連(去須)1兩,桂(去粗皮)1兩,延胡索、芎、天雄(炮裂,去皮臍)、檳榔(銼)、代赭(碎)。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腳氣。上氣喘滿,嘔逆,咳嗽,減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取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外科發(fā)揮》卷六:萆薢湯別名土茯苓湯
處方川萆薢(俗呼土茯苓)。
功能主治楊梅瘡,不問(wèn)新舊,潰爛,筋骨作痛。喉腭潰蝕,與鼻相通,面蝕癰潰,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土茯苓湯(《靈驗(yàn)良方匯編》卷一)。
摘錄《外科發(fā)揮》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