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竹柏

    拼音注音Zhú Bǎi出處

    1.《綱目》木部柏條載:“峨眉山中,一種竹葉柏身者,謂之竹柏?!?.《植物名實圖考》羅漢松條載:“考《益部方物記》,竹柏葉繁長,而籜似竹。如以籜為落葉則甚肖,若以為筍籜則絕不類,存以俟考?!币陨纤鼍票痉N。

    來源

    藥材基源:為羅漢松科植物竹柏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docarpus nagi(Thunb.)Zoll.et Mor.ex Zoll.[Myrica nagi Thunb.]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散生于低海拔常綠闊葉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常綠喬木,高達20m。樹皮近光滑,紅褐色或暗紫紅色,成小塊薄片脫落;枝開展,樹干廣圓錐形。葉交互對生或近對生,排成2列,厚革質(zhì),長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3.5-9cm,寬1.5-2.8cm,無中脈而有多數(shù)并列細脈,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淺綠色,先端漸窄,基部楔形,向下窄成柄狀。雌雄異株;雄球花穗狀,常分枝,單生葉腋,長1.8-2.5cm,梗較粗短;雌球花單生葉腋,稀成對腋生,基部有數(shù)枚苞片。種子球形,直徑1.2-1.5cm,成熟時假種皮暗紫色,有白粉,梗長7-13cm,上有苞片脫落的痕跡,骨質(zhì)外種皮黃褐色,先端圓,基部尖,其上密被細小的凹點,內(nèi)種皮膜質(zhì)。花期3-4月,種于10月成熟。

    化學(xué)成分

    竹柏葉含竹柏內(nèi)酯(nagilactone)A、B、C、D、E,催吐蘿芙木醇(vomifoliol),15-甲氧基竹柏內(nèi)酯(15-methoxynagilactone)D, 3-脫氧-2α-羥基竹柏內(nèi)酯(3-deoxy-2α-hy-droxynagilactone)E,3-表竹柏內(nèi)酯(3-epinagi1actone)C。 木材含陶塔酚(totarol),雙聯(lián)陶塔酚(podototarin),16-羧基陶塔酚(16-carboxyltota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

    功能主治

    止血;接骨。主外傷出血;骨折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研末調(diào)敷。

    復(fù)方

    因其葉似竹葉,而樹枝干如柏樹,故名竹柏。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òu Yóu Guǒ別名大香果、香桂子、野香油果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三股筋香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ndera thomsonii Allen采收和儲藏:秋、冬季果熟時采,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100-2......
  • 《全國中草藥匯編》:臭靈丹拼音注音Chòu Línɡ Dān別名鹿耳林、大黑藥來源菊科臭靈丹屬植物臭靈丹Laggera pterodonta (DC.) Benth.,以根或全草入藥。夏秋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性味苦、辛,寒。功能主治清熱......
  • 別名獅子草、臭葉子、山林丹。英文名Herba Laggerae。藥用部位菊科植物翼齒六棱菊Laggera pterodonta (Candolle) Bentham 的干燥地上部分。植物形態(tài)草本。莖直立,粗壯或細弱,高達1米,莖翅連續(xù)或有時......
  • 《全國中草藥匯編》:臭牡丹拼音注音Chòu Mǔ Dān別名矮桐子、大紅花、臭楓根、臭八寶、臭芙蓉、矮腳桐來源馬鞭草科赪桐屬植物臭牡丹Clerodendrom bungei Steud.,以根及葉入藥。夏季采葉、秋季采根,鮮用或曬干備用。性......
  • 《中藥大辭典》:臭牡丹根拼音注音Chòu Mǔ Dān Gēn別名臭楓根(《植物名實圖考》)出處《植物名實圖考》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根,9~10月間采收,曬干。性味辛苦,溫。①《分類草藥性》:“味淡苦?!阿凇陡=耖g草藥》:“辛,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