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華蹄蓋蕨

    拼音注音Zhōnɡ Huá Tí Gài Jué英文名Chinese Lady Fern出處

    始載于《蕨類名詞及名稱》。

    來源

    藥材基源:為蹄蓋蕨科植物中華蹄蓋蕨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thyrium sinense Rupr.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除去須根,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50-2800m的山谷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山東等地。

    原形態(tài)

    植株高35-60cm。根莖短而斜升,頂端密被褐棕色、披針形和卵狀披針形全緣的大鱗片。葉簇生;葉柄長20-25cm,深禾稈色,連同葉軸和羽軸被疏小的鱗片,基部膨大,向下尖削;葉片草質(zhì),光滑無毛,長圓披針形,長25-35cm,寬12-15cm,下部稍狹,沿羽軸下面有少數(shù)腺毛,三回羽裂;裂片約20對或更多,互生,斜向上,近無柄,狹披針形,基部2-3對稍縮短,中部的羽片長7-10cm,寬約3mm,鈍頭,邊緣淺裂成鋸齒狀的裂片,小裂斜上,先端有微齒,基部以狹翅相連;葉脈在裂片上2-3叉,伸達(dá)齒端。孢子囊群長形或短線形,少為彎鉤形,著生于裂片上側(cè)小脈的下部,每裂片有1個;囊群蓋與囊群同形,棕色,膜質(zhì),邊緣嚙蝕狀。

    歸經(jīng)

    肺;大腸經(jīng)

    性味

    微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驅(qū)蟲。主流感;麻疹;乙腦;流腦;鉤蟲?。换紫x病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莖:味微苦,性涼。有清熱解毒、殺蟲的功能。用于防治流感、乙腦、并驅(qū)鉤蟲、蛔蟲。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慈竹根拼音注音Cí Zhú Gēn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匯編》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根莖。性味下乳。功能主治內(nèi)服:燉肉或煎湯,鮮者1~4兩。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慈竹根拼音注音Cí Zhú Gēn英文名rhizome ......
  • 《中藥大辭典》:慈竹氣筍拼音注音Cí Zhú Qì Sǔn別名陰慈竹筍子、陰筍子(《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出處《草木便方》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受病害之嫩苗。5~6月采集遭受病害的未出土的嫩筍,曬干。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寒,味苦微甘,無毒......
  • 拼音注音Cí Zhú Lì別名慈竹油。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莖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osinocalamus affinis(Rendli)Keng f.[Sinocalmus affinis(Rendle......
  • 《中藥大辭典》:慈竹筍拼音注音Cí Zhú Sǔn出處《分類草藥性》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苗。功能主治①《分類草藥性》:“燒灰研細(xì),搽小兒肥瘡?!阿凇吨貞c草藥》:“調(diào)氣,治脫肛,疝氣?!坝梅ㄓ昧績?nèi)服:煎湯或燉團(tuán)魚吃。外用:燒存性調(diào)敷。摘錄《......
  • 《中藥大辭典》:慈竹籜拼音注音Cí Zhú Tuò別名慈竹筍殼(《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出處《綱目》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籜。功能主治①《綱目》:“治小兒頭身惡瘡,燒散和油涂之,或入輕粉少許。“②《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吐血。“③《四川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