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野前胡

    《中藥大辭典》:野前胡拼音注音Yě Qián Hú別名

    千年耗子屎

    出處

    《貴州草藥》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無距耬斗菜全草。秋后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1800~3500米的山地林邊。分布四川、貴州、湖北、陜西、甘肅和青海。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主根較粗長,外皮黑褐色。莖高20~60厘米,疏被短柔毛,常有分枝?;~有長柄,為2回3出復(fù)葉,小葉倒卵形、扇形或卵形,3裂,裂片具圓齒,上面無毛,下面疏生柔毛或無毛;莖生葉較小?;ㄐ蛴?~6朵花;花梗長達(dá)6厘米,有短柔毛;花直徑1.5~2.8厘米;萼片5,深紫色,近水平展開,卵形或橢圓形,長1~1.4厘米;花瓣與萼片同色,頂端截形,無距;雄蕊多數(shù),藥深綠色,退化雄蕊披針形;心皮4~5,子房上位。蓇葖果長8~11毫米,直立著生,微有毛,成熟后裂開。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生肌拔毒。

    復(fù)方

    ①治黃水瘡日久不收口:野前胡根、小米泡葉、郎豆柴葉各等分,曬干為末,菜油調(diào)敷。

    ②治爛瘡:野前胡適量,加甜酒搗爛,敷患處。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野前胡拼音注音Yě Qián Hú別名

    千年耗子屎、黃風(fēng)

    英文名Root of Spurless Columbine出處

    出自《貴州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無距耬斗菜的帶根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quilegia ecalcarata Maxim.[Semiaquilegia ecalcarata(Maxim.)Sprague et Hutch.]

    采收和儲(chǔ)藏:秋后采收,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800-3500m的山地林下或路旁。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青海、河南、湖北、四川、貴州、西藏。

    原形態(tài)

    無距耬斗菜,多年生草本。26-80cm。根圓柱形,外皮深暗褐色。莖直立,上部常分枝,被疏伸展的白色柔毛。基生葉為二回三出復(fù)葉;葉柄長7-15cm;葉片寬5-12cm,中央小葉楔狀倒卵形或扇形,長1.5-3cm,寬與長幾相等或稍寬,3深裂或淺裂,裂片有2-3圓齒,側(cè)生小葉斜卵形,不等2裂,上面綠色,無毛,背面粉綠色,有柔毛或無毛;莖生葉形狀似基生葉,但較小。單歧聚傘花序,2-6朵,直立或下垂;苞片線形,長4-6mm;花梗纖細(xì),長達(dá)6cm,被白色柔毛;花兩性;萼片5,花瓣?duì)?,紫色,橢圓形,長1-1.4cm,寬4-6mm,先端急尖或鈍;花瓣5,直立,瓣片長方狀橢圓形,與萼片近等長,寬4-5mm,先端近截形,無距;雄蕊多數(shù),長5-7mm,花藥近黑色;退化雄蕊狹披針表;心皮4-5,直立,被柔毛或近無毛。蓇葖果長8-11mm,宿存花柱長3-5mm,被長柔毛。種子倒卵形,長約1.5mm,黑色,表面有凸起的縱棱?;ㄆ?-6月,果期6-8月。

    化學(xué)成分

    全草含紫堇塊莖堿(corytuberine),木蘭花堿(magnoflorine),黃連堿(coptisine)。

    歸經(jīng)

    肺經(jīng)

    性味

    平;甘

    功能主治

    解表退熱;生肌拔毒。主感冒頭痛;爛瘡;黃水瘡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搗爛敷。

    復(fù)方

    ①治黃水瘡日久不收口:野前胡根、小米泡葉、郎豆柴葉各等分,曬干為末,菜油調(diào)敷。②治爛瘡:野前胡適量,加甜酒搗爛,敷患處。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Guǒ Sū Mù別名忙果釘(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出處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果蘇木的葉。夏季采集,曬干。生境分布生于疏林灌木叢、海邊村莊荒地上。分布廣東、廣西、臺(tái)灣等地。原形態(tài)藤狀灌木,全株有下彎的......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果藤別名大膠藤、牛蹄麻、雞冠麻來源梧桐科刺果藤Buettneria aspera Colebr.,以根入藥。生境分布廣東、廣西、云南。性味澀、微苦,微溫。功能主治祛風(fēng)濕,壯筋骨。主治產(chǎn)后筋骨痛,風(fēng)濕骨痛,腰肌勞損。外用......
  • 別名藤杜仲[云南麗江]來源衛(wèi)矛科刺果藤仲Euonymus acanthocarpus Franch. var. scandens (Loes.) R. A. Blak.,以藤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溫。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通經(jīng)活絡(luò)。主治風(fēng)......
  • 別名綠南星、天南星、白南星、南星七、螃蟹七、三甫蓮、蛇芋頭來源天南星科刺柄南星Arisaema asperatum N. E. Brown,以塊莖入藥。生境分布湖北。功能主治有毒。祛痰止咳,鎮(zhèn)痛。并治勞傷,癰疽。用法用量外敷治癰疽。摘錄《全......
  • 拼音注音Cì Bǐnɡ Lián Zuò Jué別名刺柄觀音座蓮英文名Wall Angiopteris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觀音座蓮科植物刺柄觀音座蓮的根莖。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ngiopteris muralis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