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小槐花

    拼音注音Xiǎo Huái Huā別名

    草鞋板、味噌草、拿身草、羊帶歸、清酒缸

    來源

    為豆科山螞蝗屬植物小槐花Desmodium caudatum (Thunb.)DC.,以全株入藥。夏、秋采集,洗凈曬干,鮮用四季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山谷、草地、林緣和村邊,也有少數(shù)栽培。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云南和西藏等省區(qū)。

    原形態(tài)

    灌木,高1~4米,通體無毛。莖直立,分枝多。三出復葉互生,葉柄扁,長1.6~2.8厘米,托葉披針狀條形,長約7毫米;小葉片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4~9厘米,寬1.5~4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疏被短柔毛。夏日莖頂或葉腋抽出穗式總狀花序,苞片條狀披針形,花梗長約3毫米,花萼近二唇形;蝶形花冠綠白色而帶淡黃暈,長約8毫米,旗瓣矩圓形,端鈍,基部有爪,翼瓣窄小,龍骨瓣近矩形;二體雄蕊。莢果條形,長4.5~7.5厘米,稍彎曲,被鉤狀短毛,可粘附人及動物,故有拿身草、羊帶歸等俗名,具4~6莢節(jié),節(jié)間緊縮,每節(jié)有1粒橢圓形種子。

    化學成分

    葉含黃酮類衍生物當藥黃素[swertisin,C21H19O9(OCH3)·2.5H2O],為6-C-β-D-吡喃葡糖-芫花素(6-C-β-D-glucopyranosyl-genkwanin)。

    性味

    微苦、辛,平。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利濕。用于感冒發(fā)燒,腸胃炎,痢疾,小兒疳積,風濕關節(jié)痛;外用治毒蛇咬傷,癰癤疔瘡,乳腺炎。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根皮、全草煎水洗或搗爛敷患處。

    復方

    1、毒蛇咬傷:小槐花根0.5~1兩,紅管藥根3~5錢。水煎服或鮮品搗爛絞汁服,每天2劑。傷口經(jīng)外科常規(guī)處理后,用藥外敷。

    2、小兒疳積:小槐花根1兩,與豬瘦肉同燉,喝湯吃肉。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薜荔根拼音注音Bì Lì Gēn出處《福建中草藥》來源為桑科植物薜荔的根。隨時可采。曬干備用。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舒筋通絡。治頭痛眩暈,關節(jié)風濕痛,產(chǎn)后風。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 拼音注音Bì Lì Zhī來源藥材基源:為??浦参镛道蟮娜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 pumila L.采收和儲藏:隨時可采。割破莖皮,待乳汁流出后收集。也可取自葉中。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曠野樹上或村邊殘墻破壁上或石灰?guī)r山坡上。資......
  • 拼音注音Bànɡ別名圓蚌來源軟體動物門瓣鰓綱蚌科圓蚌Anodonta pacifica (Heude),以肉、貝殼入藥。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咸,涼。功能主治肉:除濕,明目。主治崩漏,帶下,痔瘡腫痛。用量4~6兩。殼:化痰消積。治反胃嘔吐,......
  • 《中藥大辭典》:蚌蘭葉拼音注音Bànɡ Lán Yè別名紅蚌蘭葉(廣東中藥》Ⅱ)出處《廣東中藥》Ⅱ來源為鴨跖草科植物紫萬年青的葉。春、秋均可采收,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多栽培供觀賞。分布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原形態(tài)紫萬年青,又名:紫蒀、紫蘭、......
  • 拼音注音Bànɡ Lán Huā別名蚌花、紫萬年青花、荷包蘭、蚌蘭衣、菱角花、紅蚌蘭花、州部隊英文名Oyster Rhoeo出處出自《嶺南采藥錄》來源藥材基源:為鴨跖草科植物紫萬年青的花。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oeo discolo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