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烏欖根

    《中藥大辭典》:烏欖根拼音注音Wū Lǎn Gēn出處

    《嶺南采藥錄》

    來源

    橄欖科植物烏欖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烏欖"條。

    功能主治

    《嶺南采藥錄》:"治內(nèi)傷吐血、咳嗽,以之和豬精肉煎湯服。"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烏欖根拼音注音Wū Lǎn Gēn英文名Root of Black Canarytree出處

    出自《嶺南采藥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橄欖科植物烏欖Canarium pimela Leenh.的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anarium pimela Leenh.[Pimela nigra Lour.;Canarium pimela Koenig]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40-1280m的平原、丘陵、山地雜木林中,常有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tái)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烏欖 常綠大喬木,高10-16m。有膠粘性芳香的樹脂。樹皮灰褐色,平滑;小枝褐綠色,無毛。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長30-65cm;小葉15-21枚,革質(zhì),長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5-15cm,寬3.5-7cm,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偏斜,全緣,上面有光澤,無毛,下面平滑;網(wǎng)脈兩面均明顯。花兩性或單性花與兩性花共存;花序腋生,為疏散的聚傘圓錐花序,長于復(fù)葉;萼杯狀,3-5裂,在雄花中長約2.5mm,在雌花中長3.5-4mm;花瓣在雌花中長約8mm;雄蕊6,著生于花盤邊緣,長不超過花冠;雌蕊無毛,在雄花中不存在,子房上位,通常3室。核果卵形至橢圓形,略呈三角形,長3.5-4.5cm,寬1.5-2cm,成熟時(shí)紫黑色,表面平滑,核木質(zhì),兩端鈍,內(nèi)有種子1-2顆;不肯定適度退化。花期4-5月,果期5-11月。

    歸經(jīng)

    肺經(jīng)

    性味

    淡;澀;平

    功能主治

    止血;祛風(fēng)濕;舒筋絡(luò)。主內(nèi)傷吐血;風(fēng)濕痹痛;腰腿疼痛;;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

    《嶺南采藥錄》:治內(nèi)傷吐血、咳嗽,以之和豬精肉煎湯服。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扁豆葉拼音注音Biǎn Dòu Yè出處《別錄》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葉?;瘜W(xué)成分含胡蘿卜素和葉黃素等。胡蘿卜素含量豐富,可在10毫克%以上。性味《生草藥性備要》:“味辛甜,性平,有小毒?!肮δ苤髦沃瓮聻a轉(zhuǎn)筋,瘡毒,跌打創(chuàng)傷。......
  • 《中藥大辭典》:扁豆根拼音注音Biǎn Dòu Gēn出處《生草藥性備要》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根?;瘜W(xué)成分根含天門冬素酶。根瘤中含多種游離的氨基酸。功能主治治便血,痔漏,淋濁。①《滇南本草》:“治大腸下血,痔漏,冷淋?!阿凇渡菟幮詡湟罚?.....
  • 《全國中草藥匯編》:扁豆花拼音注音Biǎn Dòu Huā來源豆科扁豆屬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 的花。7~8月間采摘未完全開發(fā)的花,迅速曬干或烘干,曬時(shí)要經(jīng)常翻動(dòng),至干足為止。鮮用時(shí)隨用隨采。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解暑化......
  • 《中藥大辭典》:扁豆藤拼音注音Biǎn Dòu Ténɡ出處《綱目》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藤莖。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治風(fēng)痰迷竅,癲狂亂語,同朱砂為末姜湯下。“②《綱目》:“治霍亂,同蘆萚、人參、倉米等分煎服。“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
  • 《中藥大辭典》:扁豆衣拼音注音Biǎn Dòu Yī別名扁豆皮(《本草便讀》)出處《安徽藥材》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種皮。性狀干燥種皮呈不規(guī)則卷縮片狀,大小不一,厚不到1毫米,光滑,乳白色或淡黃白色,種阜半月形,類白色。質(zhì)堅(jiān),易碎。氣味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