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透骨香

    《中藥大辭典》:透骨香拼音注音Tòu Gǔ Xiānɡ別名

    透骨草(《滇南本草》),滿山香(《分類草藥性》),煤炭子、煤炭果(《貴陽民間藥草》),萬里香(《廣西植物名錄》),九里香、洗澡葉、芳香草、滿天香(《云南中草藥》),小遺骨草、透骨消(《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出處

    《貴陽民間藥草》

    來源

    為杜鵑花科植物云南白珠樹莖葉。夏季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草坡及叢林邊。分布云南、四川、貴州、廣西等地。產(chǎn)云南、貴州。

    原形態(tài)

    云南白珠樹,又名:滇白珠樹。

    灌木,高約3米。枝細長,帶紅色或紅綠色。單葉互生,革質(zhì),卵狀矩圓形,或闊卵形,長7~8厘米,寬2.5~3厘米,先端尖尾狀,基部心形或圓形,葉緣具鈍齒,略向外卷,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青白色,有細小柔毛??偁罨ㄐ蚧驁A錐花序腋生,長5~7厘米;花青白色,萼片5,邊緣有纖毛;花冠壺形,裂片5;雄蕊10;子房上位,平滑無毛。蒴果球狀,直徑約6毫米,5瓣縱裂,上有宿存花柱,外面包有增大的肉質(zhì)萼,成熟時紫紅色,似漿果。種子淡黃色,細小?;ㄆ?月。

    本植物的根(透骨香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性狀

    莖長約35厘米,多分枝,徑3~5毫米,表面黃棕色,具縱紋,有葉柄殘痕。葉多數(shù)脫落。氣微,味微苦,以新鮮、干燥,葉色綠者為佳。

    化學成分

    葉含揮發(fā)油0.5~0.8%。其中主要成分是水楊酸甲酯。

    藥理作用

    內(nèi)服水楊酸甲酯有解熱、鎮(zhèn)痛及抗風濕作用,與水楊酸類藥物相似,所需劑量亦相同,但因本品吸收慢而不規(guī)則,服藥后產(chǎn)生作用較遲。本品刺激性很強,可用1~2份橄欖油稀釋后外用作抗刺激劑。本品亦可產(chǎn)生特異性水楊酸中毒癥狀,中毒劑量約為水楊酸鈉的2/3。

    性味

    辛,溫。

    ①《滇南本草》:"性溫,味辛辣,有小毒。"

    ②《貴陽民間藥草》:"辛,溫,無毒。"

    ③《云南中草藥》:"辛,平。"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痛,水撒,跌打損傷,牙痛,濕疹。

    ①《滇南本草》:"治痰火,筋骨疼痛,泡酒用之良。其梗,洗風寒濕痹,筋骨疼痛,暖骨透熱,熬水洗之。"

    ②《貴陽民間藥草》:"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疼痛,跌打損傷。"

    ③《廣西藥植名錄》:"行氣,消腫,止咳化痰。治牙痛,勞傷,蛇傷,風濕,痧氣,皮膚痛癢。"

    ④《貴州草藥》:"祛風除濕,舒筋活血。"

    ⑤《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活絡透骨。"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1兩);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復方

    ①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疼痛:透骨香一兩。煎水服。(《貴州草藥))

    ②治濕疹:透骨香全株煎水洗患處。(《云南中草藥,)

    ⑧治水臌:透骨香五錢,車前革三鎮(zhèn)。煎水服。(《貴州草藥》)

    備注

    本品在云南、貴州地區(qū)作透骨草使用,參見"透骨草"條。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透骨香拼音注音Tòu Gǔ Xiānɡ別名

    透骨草、滿山香、搜山虎、煤炭子、煤炭果、萬里香、九里香、芳香草、滿天香、透骨消、小透骨草、九木香、雞骨香

    出處

    出自《貴陽民間藥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滇白珠的全株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aultheria yunnanensis(Franch.)Rehd.[G.Crenulata Kurzi;Vaccinium yunnanense Franch.」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根切片,全株切碎,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海拔到海拔3500m左右的山野草地及叢林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原形態(tài)

    常綠灌木,高1-3m,稀達5m。樹皮灰黑色,枝條細長,左右曲折,具縱紋,帶紅色或紅綠色,無毛。單葉互生;葉柄短,粗壯,長約5mm;葉片革質(zhì),卵狀長圓形,稀卵形、長卵形,有香氣,長7-9(-12)cm,寬2.5-3.5(-5)cm,先端尾狀漸尖,基部鈍圓或心形,邊緣具齒,表面綠色,有光澤,背面較淡,密被褐色斑點,中脈在背面隆起,表面凹陷,側(cè)脈4-5對,弧形上升,連同網(wǎng)脈在兩面明顯??偁罨ㄐ虬蜉S纖細,被柔毛,有花10-15朵,疏生;苞片卵形,凸尖,被白色緣毛;小苞片2,對生或近對生,著生于花梗上部近萼處,披針狀三角形;花萼裂片5,卵狀三角形,鈍頭;花冠白綠色,鐘形,口部分裂,裂片長寬各2mm;雄蕊10枚,花絲短而粗,花藥2室,每室先端具2芒;子房球形,被毛,短于花冠。漿果狀蒴果,球形,黑色,5裂。種子多數(shù),細小,淡黃色。花期5-6月,果期7-11月。

    性狀

    性狀鑒別 莖圓柱形,多分校,長約35cm,直徑3-5mm,表面淡紅棕色至棕紅色,有明顯的縱紋,皮孔橫生,突起。葉痕類圓形或類三角形,質(zhì)硬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木質(zhì)部淡棕色至類白色,髓淡黃棕色。葉革質(zhì),多脫落,完整者橢圓形或狹卵形,長1.5-9cm,寬1.3-4.5cm,表面淡綠色至棕紅色,先端尖尾狀,基部心形,葉緣有細鋸齒。有的可見花序或果序,總狀,腋生,小花白色,蒴果球形,其外有紫黑色萼片,種子多而小,淡黃色。氣香,味甘、辛。

    根彎曲有分枝,頗長,粗者直徑可達2cm,外表赤褐色,深色之栓皮極易剝落,內(nèi)部色較淡;散生細根,粗約1mm。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灰黃色,射線明顯,木質(zhì)致密。氣芳香。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zhì)層。皮層常有裂隙。韌皮部外側(cè)纖維及石細胞群排列成環(huán),纖維壁厚,石細胞壁呈“U”字形增厚,木化。韌皮部較窄。形成層明顯。木質(zhì)部發(fā)達,連成環(huán)狀。髓部細胞類圓形,壁木化。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多邊形,壁較厚,角質(zhì)層紋理明顯。下表皮細胞壁波狀,有平軸式氣孔,角質(zhì)層紋理較明顯。

    化學成分

    滇白珠葉含揮發(fā)油0.5%~o.8%。其中主要成分是水楊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1]。

    藥理作用

    內(nèi)服水楊酸甲酯有解熱、鎮(zhèn)痛及抗風濕作用,與水楊酸類藥物相似,所需劑量亦相同,但因本品吸收慢而不規(guī)則,服藥后產(chǎn)生作用較遲。本品刺激性很強,可用1-2份橄欖油稀釋后外用作抗刺激劑。本品亦可產(chǎn)生特異性水楊酸中毒癥狀,中毒劑量約為水楊酸鈉的2/3。

    歸經(jīng)

    肺;肝;腎經(jīng)

    性味

    辛;性溫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活血通絡;化痰止咳。主風濕痹痛;胃寒疼痛;跌打損傷;咳嗽多痰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鮮品30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浸酒擦;或搗敷。

    復方

    ①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疼痛:透骨香一兩。煎水服。(《貴州草藥》)②治濕疹:透骨香全株煎水洗患處。(《云南中草藥》)③治水臌:透骨香五錢,車前草三錢。煎水服。(《貴州草藥》)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治痰火,筋骨疼痛,泡酒用之良。其梗,洗風寒濕痹,筋骨疼痛,暖骨透熱,熬水洗之。

    2.《貴陽民間藥草》: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疼痛,跌打損傷。

    3.《廣西藥植名錄》:行氣,消腫,止咳化痰。治牙痛,勞傷,蛇傷,風濕,痧氣,皮膚痛癢。

    4.《貴州草藥》:祛風除濕,舒筋活血。

    5.《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活絡透骨。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Cǎo別名倒生草、白花草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白草的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Pen-nisetum ongolicum Franch.;P.flacci......
  • 別名倒生草來源禾本科白草根Pennisetum flaccidum Griseb.,以根狀莖入藥。生境分布東北、華北、西北、西南。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尿。主治急性腎炎尿血,鼻衄,肺熱咳嗽,胃熱煩渴。用法用量5~8錢。摘錄《全國中......
  • 《中藥大辭典》:白草莓拼音注音Bái Cǎo Méi別名三匹風、野楊莓、草莓(《西藏常用中草藥》),白泡兒、白藨、白蒲草(《云南中草藥選》),只大薩曾(藏名)。出處《云南中草藥選》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白草莓的全草。5~10月采集全草,洗凈,切段......
  • 拼音注音Bái Yào別名白藥草烏來源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無距賓川烏頭的塊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onitum duclouxii Levl.var.ecalcaratum Fletcher et Luener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挖塊根......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藥子拼音注音Bái Yào Zǐ別名白藥脂、盤花地不容、山烏龜、金線吊烏龜[廣東、湖南]、金線吊葫蘆[江西]、金絲吊鱉來源為防己科千金藤屬植物頭花千金藤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