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天山花楸

    《中藥大辭典》:天山花楸拼音注音Tiān Shān Huā Qiū別名

    花楸(《新疆中草藥手冊》)。

    出處

    《新疆中草藥手冊》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天山花楸嫩枝、皮果實。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分布新疆、青海、甘肅等地。

    原形態(tài)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5米。冬芽外生白色柔毛,幼枝無毛。單數(shù)羽狀復葉,簇生于短枝端,小葉通常11~15片,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偏斜圓形或楔形,邊緣有鋸齒,僅基部全緣,上面亮暗綠色,下面綠色,無毛,葉軸有窄翅,無毛。復傘房花序生于短枝頂端,大形,多花,排列稀疏;花白色;萼片5,萼筒無毛,裂片內(nèi)面有白色柔毛;花瓣5。梨果球形,紅色,頂端常有殘存花萼。

    性味

    《新疆中草藥手冊》:"果實:味甘苦,性平,無毒。嫩枝和皮:味苦,性寒,無毒。"

    功能主治

    《新疆中草藥手冊》:"清肺止咳,補脾生津。治肺結(jié)核,哮喘咳嗽,胃炎,胃痛,維生素甲、丙缺乏癥。"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果實1~2兩;嫩枝、皮3~5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天山花楸拼音注音Tiān Shān Huā Qiū別名

    花楸

    英文名Fruit of Tianshan Mountain Mountainash出處

    出自《新疆中草藥手冊》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天山花楸的嫩枝或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rbus tianschanica Rupr.

    采收和儲藏:嫩枝,春、夏采收;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3200m的高山溪谷中或云杉林邊緣。

    資源分布: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肅等地。

    原形態(tài)

    天山花楸 灌木或小喬木,高達5m。小枝圓柱形,褐色,有皮孔,嫩枝紅褐色,微具短柔毛;冬芽大,長卵形,外被白色柔毛。奇數(shù)羽狀復葉,連葉柄長14-17cm;葉柄長1.5-3.3cm;小葉片(4-)6-7對,先端和基部的稍小,卵狀披針形,長5-7cm,寬1.2-2cm,先端漸尖,基部偏斜圓形,邊緣大部分有銳鋸齒,僅基部全緣,兩面無毛;葉軸微具窄翅,上面有溝。復傘房花序大形,多花,排列疏松;花白色,直徑15-20mm;萼筒鐘狀,無毛,萼片三角形,內(nèi)面有白色柔毛;花瓣卵形,內(nèi)面微具白色柔毛;雄蕊15-20,通常20;花柱3-5,通常5,基部密被白色絨毛。果實球形,直徑10-12mm,鮮紅色,先端具宿存閉合萼片。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化學成分

    樹枝含金絲桃甙(hyperin)。

    歸經(jīng)

    肺;脾;胃經(jīng)

    性味

    甘苦;涼;無毒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補脾生津。主肺癆,哮喘,咳嗽,胃痛,及維生素缺乏癥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果實30-60g;嫩枝9-15g。

    各家論述

    《新疆中草藥手冊》:清肺止咳,補脾生津。治肺結(jié)核,哮喘咳嗽,胃炎,胃痛,維生素甲、丙缺乏癥。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Lánɡ Pí別名色告白、榔皮樹。來源藥材基源:為梧桐科植物絨毛蘋婆的樹膠。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erculia villosa Roxb.[Sterculia lantsangensis Hu]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檀拼音注音Bái Tán別名野蕎面根、大攆藥、地胡椒、烏子樹來源山礬科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 (Thunb.) Miq.,以全株入藥。生境分布東北、華北、華東、臺灣、云南。性味苦、澀,微寒。功能主......
  • 拼音注音Bái Tán Gēn別名砒霜子、蛤蟆涎(《浙江中藥資源名錄》)。出處《浙江中藥資源名錄》來源為山礬科植物白檀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間。分布于華北、華中及華南各地。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或喬木。嫩枝和葉背通常疏生白色毛。葉紙質(zhì),卵狀橢圓形......
  • 別名野薔薇來源薔薇科白殘花Rosa multiflora Thunb. var. cathayensis Rehd. et Wils.,以花、根入藥。生境分布華東。性味苦、澀,寒。功能主治花:清暑熱,化濕濁,順氣和胃。主治暑熱胸悶,口渴,嘔......
  • 《中藥大辭典》:白毛夏枯草拼音注音Bái Máo Xià Kū Cǎo別名金瘡小草(《本草拾遺》),雪里青、土犀角(《綱目拾遺》),見血青、白頭翁、筋骨草、石灰菜、紫背金盤、破血丹(《植物名實圖考》),退血草、散血草(《分類草藥性》,伏地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