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水芹菜

    《中藥大辭典》:水芹菜拼音注音Shuǐ Qín Cài出處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為傘形科植物少花水芹全草。春、夏、秋季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水邊濕地。分布臺灣、江西、廣東、廣西、云南、四川、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體無毛.莖直立有分枝,具棱。葉為1~2回羽狀復(fù)葉,小葉長6~25毫米,生于下部的常卵形,生于上部的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側(cè)生小葉基部偏斜,邊緣有鈍齒;葉柄長2~7厘米。復(fù)傘形花序頂生和側(cè)生;無總苞;小花白色,略帶紫色暈。雙懸果橢圓形,長2~2.5毫米,光滑,淡黃褐色。

    性味

    辛,涼。

    功能主治

    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期,高血壓,失眠。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水芹菜拼音注音Shuǐ Qín Cài英文名Wildcelery Herb出處

    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藥物》。

    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短輻水芹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enanthe Benghalensis Benth. Et Hook. F.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洗凈,切段曬干,呀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林下、溪邊、溝旁、水邊濕地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全株光滑無毛。莖自基部分枝,具棱。葉片輪廓三角形,一至二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卵形至鞭狀披針形,長1-2cm,寬約0.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鈍齒。復(fù)傘形花序頂生或側(cè)生,花序梗長1-2cm;無總苞朵;萼齒線狀披針形;花瓣白色,倒卵形;花柱基圓錐形,花柱直立或叉開。雙懸果橢圓形或長圓形,長2-3mm,寬1-1.5mm,側(cè)棱較背棱和中棱隆起,木栓質(zhì),分生果橫剖面半圓形,棱槽內(nèi)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5月,果期5-6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多收縮成團,長20-40cm,全株無毛。莖多分枝。具棱。葉棱。葉國一至二回羽狀復(fù)葉,小葉長6-25mm,下部小葉常卵形,上部小葉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側(cè)生小葉基部偏斜,為緣有鈍齒,葉柄長2-7cm,質(zhì)脆。氣微香,味微辛。

    化學(xué)成分

    莖、葉含揮發(fā)油,油中含具芹菜香氣的3-異亞丁基-3α,4-二氫夫內(nèi)酯(3-isobutylidene-3α,4-dihyopdroph-thalide)、3-異戊叉基-3α,4-二氫夫內(nèi)酯(3-isovalidene-3α,4-dihyopdroph-thalide)、3-異亞丁基夫內(nèi)酯(3-isobutylidenephthalide)、3-異戊叉基夫內(nèi)酯(3-isovalidenephthalide),以及順式和反式氧化苧烯(cis,trans-limoneneoxide)、二氫香芹酮(dihydrocarvone)、α-紫羅酮(α-ionone)、二氫香芹醇(dihydrocarvol)、瑟丹內(nèi)酯(sedanolide)等;此外,尚含香柑內(nèi)酯(bergapten)、東莨菪素(scopoletin)、綠原酸、咖啡酸、蕓香甙、維生素、多種氨基酸及糖類。根含微量正-1,9-十七二烯-4,6-二炔-3-酮(n-C7H15-CH=CH2-[C≡C]2-CO-CH=CH)2、正-1,9-十七碳二烯-4,6-二炔-3-酮-8-羥基(n-C17H15-CH=CH-CH-CH(OH)-[C≡C]2-CO-CH=CH2)及正-1,9-十七碳二烯-4,6-二炔-3,8-二羥基(n-C17H15-CH=CH(OH)-[C≡C]2-CH(OH)-CH=CH2);另含酒石酸、枸櫞酸等多種有機酸及香豆素衍生物。種子含芹菜甙(apiin)、芹菜雙糖甙A(graveobiosideA,luteolin-7-apiosylglucoside);芹菜雙糖甙B:另含揮發(fā)油2%-3%,油中主要含萜類。對芹菜進行有效成分提取,得無色簇晶狀結(jié)晶,稱芹菜素。

    藥理作用

    1.降壓作用:芹菜素以10mg/kg給麻醉狗、兔靜脈注射,有短時間的降壓作用,血壓由15.996 kPa降至9.331 kPa,同時出現(xiàn)呼吸興奮,3分鐘后逐漸恢復(fù),反復(fù)給藥未出現(xiàn)快速耐受性;對原發(fā)性高血壓狗,其降壓作用更為明顯。經(jīng)動物實驗說明,其降壓作用主要是通過頸動脈體化學(xué)感受器的反射作用而引起。

    2.對中樞神經(jīng)的作用:芹菜的生物堿提取物對動物有鎮(zhèn)靜作用、減少自發(fā)活動、延長戊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消除防御性條件反射,并能對抗苯丙胺的興奮作用及電休克所致的驚厥,但對戊四唑、士的寧的驚厥無對抗作用;與對小鼠產(chǎn)生毒性和鎮(zhèn)靜作用的劑量作比較,其治療指數(shù)較大,有用于臨床的可能。

    3.芹菜甲素及乙素對大、小鼠電休克,小鼠戊四唑驚厥及聽源性驚厥均有抗驚作用。

    4.芹菜甲素70mg/kg灌胃,對馬桑內(nèi)酯造成癲癇發(fā)作大鼠腦細胞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用小鼠跳臺法試驗,芹菜甲素700mg/kg灌胃,能阻止馬桑內(nèi)酯害大鼠學(xué)習(xí)記憶的獲得,還能增強大鼠學(xué)習(xí)記憶過程。

    性味

    味辛;微甘;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透疹;平肝安神。主麻疹初期;肝陽上譏;失眠多夢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30g;或搗汁。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ū Yè Huā Jiāo Pí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為蕓香科植物樗葉花椒的樹皮。立夏前后,剝?nèi)淦?,曬干。生境分布產(chǎn)浙江、福建等地。性狀干燥樹皮呈板狀或卷曲,厚1.5~2毫米。外表青灰色或淡灰褐色,多皺縮淺槽紋,布有不規(guī)......
  • 《中藥大辭典》:樗白皮拼音注音Chū Bái Pí別名樗皮(《日華子本草》),臭椿皮(《滇南本草》),苦椿皮(《陜西中藥志》)。出處《藥性論》來源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根部或干部的內(nèi)皮。春季采收,挖取樹根,刮去外面粗皮,以木棒輕輕捶之,使皮部與......
  • 拼音注音Chū Jī別名紅娘子、灰花蛾來源藥材基源:為蠟蟬科動物樗雞的成蟲。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corma delicatula White采收和儲藏:7-8月捕捉,捕后蒸死或烤死,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多九棲于樗、榆、刺槐、女貞及多......
  • 《中藥大辭典》:橙葉拼音注音Chénɡ Yè出處《嶺南采藥錄》來源為蕓香科植物甜橙的葉片?;瘜W(xué)成分橙葉含揮發(fā)油0.2~0.3%,其中的主要成分為芳樟醇、檸檬醛和檸檬烯等。功能主治《嶺南采藥錄》:“搗爛敷瘡,能止疼散瘀?!罢洝吨兴幋筠o典》《......
  • 《中藥大辭典》:橙子拼音注音Chénɡ Zi別名橙(《上林賦》),黃橙(張籍),金橙(蘇軾),金球、鵠殼(《綱目》)。出處《食性本草》來源為蕓香科植物香橙的果實。10月間果實成熟時采收.生境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