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山櫻桃

    《中藥大辭典》:山櫻桃拼音注音Shān Yīnɡ Táo別名

    朱桃、麥櫻(《吳昔本草》),牛桃、英桃(《博物志》),嬰桃、英豆(《BU錄》),李桃、奈桃(孟珗),梅槐(《八閩通志》),山嬰桃(《綱目》),毛櫻桃(《河北習(xí)見樹木圖說》),野櫻桃、山豆子(《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山櫻桃果實(shí)

    生境分布

    生于向陽山坡上。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原形態(tài)

    落葉灌木,高可達(dá)3米。分枝開展,幼枝密生黃絨毛。芽通常3個(gè)并生,兩側(cè)為花芽,中間為葉芽,花芽開放較早,或與葉芽同時(shí)開放。單葉互生,或于短枝上簇生;葉片倒卵形或橢圓形,長4~7厘米,寬2.5~3.5厘米,先端漸尖,或稀為3淺裂,基部闊楔形,邊緣具粗鋸齒,上面深綠色,有短柔毛,下面有較密的近黃色的絨毛;葉柄長2~7毫米,有密毛;托葉線形?;▎紊騼蓚€(gè)并生;萼片5,基部連合成管狀,內(nèi)外都有毛;花瓣5,白色或帶粉紅色,倒卵形;雄蕊多數(shù);雌蕊1。核果近橢圓形或近球形,熟時(shí)紅色,直徑約1厘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

    本植物的種子(山櫻桃核)亦供藥用,另詳專條。其核仁在市場上亦作郁李仁使用,參見"郁李仁"條。

    性味

    ①《別錄》:"辛,平,無毒。"

    ②《七卷食經(jīng)》:"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

    益氣固精。治瀉痢、遺精。

    ①《別錄》:"主止泄腸澼,除熱,調(diào)中益脾氣。"

    ②《食療本草》:"補(bǔ)中益氣,主水谷痢,止泄精。"

    ③《七卷食經(jīng)》:"補(bǔ)心氣,調(diào)中。"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斤。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山櫻桃拼音注音Shān Yīnɡ Táo別名

    朱桃、麥櫻、牛桃、英桃、嬰桃、英豆、李桃、奈桃、梅桃、山嬰桃、毛櫻桃、野櫻挑、山豆子。

    英文名Fruit of Downy Cherry, Fruit of Manchu Cherry, Fruit of Nanking Cherry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山櫻桃的果實(shí)。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erasus tomentosa(Thunb.)Wall.[Prunus tomentosa Thunb.]

    采收和儲(chǔ)藏:6-9月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摘。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向陽坡上,山坡林中,林緣、灌叢中或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山東、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山櫻桃 落葉灌木,通常0.3-1m,稀呈小喬木狀。小枝紫褐色或灰褐色,幼枝密被黃色絨毛,或無毛。單葉互生,或于短枝上簇生;葉柄長2-8mm,被絨毛;托葉線形,被長柔毛;葉片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2-7cm,寬1-3.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有急尖或粗銳鋸齒,上面暗綠或深綠色,被疏柔毛,下面灰綠色,密被灰色柔毛或漸變稀疏;側(cè)脈4-7對?;▋尚裕粏紊騼啥浯厣?;花葉同開或近先葉開放;花梗長2.5mm或近無梗;萼片5,三角狀卵形,內(nèi)外兩面被短柔毛或無毛,基部連合成管狀或杯狀,外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或粉紅色,倒卵形,先端圓鈍;雄蕊20-25,短于花瓣;花柱與雄蕊近等長或稍長;子房被毛或僅先端或基部被毛。核果近球形,紅色,直徑5-12mm。花期4-5月。果期6-9月。

    化學(xué)成分

    葉含槲皮甙(quercitrin),木材含右旋兒茶精(catechin),毛櫻桃甙(tomenin)。另有苦杏仁甙(amygdalin)。

    歸經(jīng)

    脾;腎經(jīng)

    性味

    辛;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氣,固精。主食積瀉痢,便秘,腳氣,遺精滑泄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0-300g。

    各家論述

    1.《別錄》:主止泄腸澼,除熱,調(diào)中益脾氣。2.《食療本草》:補(bǔ)中益氣,主水谷痢,止泄精。3.《七卷食經(jīng)》:補(bǔ)心氣,調(diào)中。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áo Xiān Yá Bǎi Rén別名長白側(cè)柏仁、柏子仁來源藥材基源:為柏科植物朝鮮崖柏的種仁。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Thuja koraiensis Nakai采收和儲(chǔ)藏:秋末果熟后采收,除去種殼備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
  • 拼音注音Cháo Xiān Dānɡ Guī別名土當(dāng)歸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朝鮮當(dāng)歸的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ngelica gigas NakaiRadix Angelicae Gigatis采收和儲(chǔ)藏:未開花前及科后枯萎時(shí)采挖,洗......
  • 拼音注音Cháo Xiān Lái Mù Zhī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朝鮮梾木的枝、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wida coreana (Wanger.)Sojak[Cornus coreana Wanger.]采收和儲(chǔ)藏:春、夏、秋......
  • 拼音注音Chái Hòu Pò別名土厚樸來源藥材基源:為木蘭科植物四川木蓮的樹皮。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Manglietia szechuanica Hu.采收和儲(chǔ)藏:夏季剝?nèi)淦?,晾干或炕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2000m的......
  • 《全國中草藥匯編》:柴桂別名臭馬桂、三條筋、桂皮香來源樟科樟屬植物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以樹皮入藥。立春至處暑期均可采剝,以夏初最宜。炮制選樹干徑達(dá)15厘米以上的桂樹(過嫩則質(zhì)量差,不宜砍伐),將樹干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