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山五味子

    《中藥大辭典》:山五味子拼音注音Shān Wǔ Wèi Zǐ別名

    老米酒(《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冷飯子(《貴州藥檀目錄》)。

    出處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為忍冬科植物山五味子根、葉、果、樹皮。果實(shí)秋季采收;根,葉、樹成全年可采,曬干。根除去須根后,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成山坡灌叢中以及林緣,路邊。分布云南、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灌木,高1~2.5米。莖直立,帶棕紅色,小枝多數(shù),被有粗毛,老漸無毛,具近圓形的皮孔。單葉對(duì)生,排列緊密;倒卵形,長(zhǎng)12~21毫米,寬9~15毫米,先端鈍或稍尖,基部楔形,葉緣有淺波狀鈍齒,葉脈于下面凸出,被毛;葉柄長(zhǎng)3~6毫米。聚傘花序復(fù)排為圓錐狀;花白色,花梗長(zhǎng)不及3毫米;花冠管狀,先端5裂,裂片鈍圓;雄蕊5。核果紅色.熱盾色深,橢圓形,長(zhǎng)約5.4毫米。種子1枚,長(zhǎng)橢圓形,具5棱,表面常粘附果肉?;ㄆ谙募尽?/p>性味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酸微甘,平。"

    功能主治

    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表,止咳。治頭痛,周身疼痛。"

    ②《貴州藥植目錄》:"清熱涼血,疏風(fēng)止咳。治白口瘡,風(fēng)熱咳嗽,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

    復(fù)方

    治熱咳:蜂蜜溶化后,將山五味子(研末)放入攪勻即可吃。(《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山五味子拼音注音Shān Wǔ Wèi Zǐ別名

    老米酒、冷飯子、糯米果、冷飯團(tuán)

    英文名Fruit of Pearl Viburnum出處

    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忍冬科植物珍珠莢蒾的果實(shí)。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Viburnum foetidum Wall.var. cean-othoides (C. Y. Wright) Hand.-Mazz. [V. ceanothoides C. H. Wright]

    采收和儲(chǔ)藏:秋季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900-2600m的山坡密林中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貴州及云南。

    原形態(tài)

    珍珠莢蒾 常綠灌木,直立或攀援狀,高達(dá)3m。小枝多,被有粗毛,老漸無毛,具有近圓形的皮孔。葉對(duì)生;葉柄長(zhǎng)3-6mm;葉紙質(zhì)至厚紙質(zhì);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長(zhǎng)2-5cm,寬1.5-2.5cm,先端急尖或圓形,基部楔形,邊中部以上具少數(shù)不規(guī)則圓或鈍的粗牙齒或缺刻,很少近全緣,下面常散生棕色腺點(diǎn),脈腋聚集簇狀毛,側(cè)脈2-3對(duì),于下面突出。聚傘花序復(fù)排為圓錐狀;花梗長(zhǎng)不及3mm;萼筒筒狀,長(zhǎng)約1mm,萼桅具5微齒;花冠白色略帶淡紫色暈,輻狀,長(zhǎng)約1.5mm;雄蕊5,稍長(zhǎng)于花冠。核果紅色,卵狀橢圓形,長(zhǎng)6-8mm;核扁,有2條淺背溝和3條淺腹溝?;ㄆ?-6月,果期9-12月。

    性味

    味酸;澀;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

    解表;清熱;解毒;止咳。主感冒;咳嗽;頭痛;口瘡;血熱吐衄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或研末。

    各家論述

    1.《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表,止咳。治頭痛,周身疼痛。2.《貴州藥植目錄》:清熱涼血,疏風(fēng)止咳。治白口瘡,風(fēng)熱咳嗽,刀傷出血。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花射干拼音注音Bái Huā Shè Gān別名冷水丹(《植物名實(shí)圖考》)。出處《植物名實(shí)圖考》來源為駕尾科植物白花射干的根或全草。生境分布生于丘陵坡上。分布于東北、華北和山東、江蘇等地。原形態(tài)白花射干,又名:搜山虎、金盞......
  • 來源唇形科青蘭屬植物白花巖青蘭Dracocephalum rupestre Hance var. albiflorum Schischk.,以全草入藥。7~8月采收,切段曬干。性味辛,涼。功能主治分散風(fēng)熱,涼血降壓。用于感冒發(fā)熱,高血壓病,......
  • 《中藥大辭典》:白花映山紅拼音注音Bái Huā Yìnɡ Shān Hónɡ別名白杜鵑花(《中國(guó)樹木分類學(xué)》),照山白(《華北經(jīng)濟(jì)植物志要》),白艷山紅(《貴州民間方藥集》)。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白花杜鵑的花、根或莖葉。4......
  • 拼音注音Bái Huā Gǎn別名建德山梅花、土常山[浙江東天目]、山梅花來源虎耳草科絹毛山梅花Philadelphus sericanthus Koehne,以根皮入藥。生境分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寧夏。性味苦,平。......
  • 拼音注音Bái Huā Guǒ別名稱桿紅、紅果樹。來源為山茶科植物厚皮香的葉、花、果。葉,全年可采;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野、林地、路旁。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貴州、云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原形態(tài)小喬木或灌木,高3~8米。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