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使君子葉

    《中藥大辭典》:使君子葉拼音注音Shǐ Jūn Zǐ Yè別名

    水君葉(《生草藥性備要》)。

    出處

    《國藥的藥理學》

    來源

    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葉片,隨時可采。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使君子"條。

    化學成分

    含使君子酸鉀、胡蘆巴堿、L-脯氨酸、L-天門冬素。

    性味

    《生草藥性備要》:"性平。"

    功能主治

    《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疳積,殺蟲,消五疳,開胃。"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鮮者1~2兩。

    臨床應用

    經(jīng)試用證明,有驅(qū)蛔效果。42例蛔蟲病患者服藥后,有33例排出蛔蟲,未見副作用.劑量及用法:鮮使君子葉2~5歲8錢,5~10歲1兩,10~15歲1.5兩,成人2兩。水煎服,連服2天。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使君子葉拼音注音Shǐ Jūn Zǐ Yè別名

    水君葉

    英文名leaf of Rangooncreeper出處

    出自《國藥的藥理學》。

    來源

    藥材基源: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Quisqualis indica L.

    采收和儲藏:隨時可采。切啐鮮用。

    原形態(tài)

    落葉攀援狀灌木,高2-8m。幼枝被棕黃色短柔毛。葉對生或的對生;吉柄無關節(jié),在落葉后宿存;葉片膜質(zhì),卵形或橢圓形,長5-11cm,寬2.5-5.5cm,先端短漸尖,基部鈍圓,表面無毛,背面有時疏被棕色柔毛,頂生穗狀花序組成傘房狀序;花兩性;苞片卵形至線狀披針形,被毛;萼管長5-9cm,被共同色柔毛,先端具廣展、外彎、小形的萼齒5枚;花瓣5,長1.8-2.4cm,寬4-10mm,先端鈍圓,初為白色,后轉(zhuǎn)淡紅色;雄蕊10.2輪,不突出冠外,花藥長約1.5 mm;子房下位。果卵形,短尖,長2.7-4cm,徑1.2-2.3cm,無毛,具明顯的銳棱角5條,成熟時外果皮脆薄,呈青黑色或栗色。種子1顆,折色,圓柱狀紡錘形,長2.5cm,徑約1cm。花期5-9月,果期秋末。

    化學成分

    葉中分離到N-甲基煙酸內(nèi)鹽(nicotinic acidmethylbetaine)即葫蘆巴堿(trigonilline),L脯氨酸(L-proline),L-天科酰胺(L-asparagine)和使君子氨酸鉀(potassium quisqua-late)[1],蕓香甙(rutin)[2]?;ㄖ蟹值檬|香甙及啼紋天竺素-3-O-β-D-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O-β-D-glucoside[2]。

    歸經(jīng)

    歸脾;胃經(jīng)

    性味

    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

    理氣健脾;殺蟲解毒。主脘腹脹滿;小兒疳積;蟲積;瘡癤潰瘍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搗汁涂;或煎湯洗。

    各家論述

    《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疳積,殺蟲,消五疳,開胃。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Tán Gēn別名砒霜子、蛤蟆涎(《浙江中藥資源名錄》)。出處《浙江中藥資源名錄》來源為山礬科植物白檀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間。分布于華北、華中及華南各地。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或喬木。嫩枝和葉背通常疏生白色毛。葉紙質(zhì),卵狀橢圓形......
  • 別名野薔薇來源薔薇科白殘花Rosa multiflora Thunb. var. cathayensis Rehd. et Wils.,以花、根入藥。生境分布華東。性味苦、澀,寒。功能主治花:清暑熱,化濕濁,順氣和胃。主治暑熱胸悶,口渴,嘔......
  • 《中藥大辭典》:白毛夏枯草拼音注音Bái Máo Xià Kū Cǎo別名金瘡小草(《本草拾遺》),雪里青、土犀角(《綱目拾遺》),見血青、白頭翁、筋骨草、石灰菜、紫背金盤、破血丹(《植物名實圖考》),退血草、散血草(《分類草藥性》,伏地筋......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毛委陵菜別名熱干巴[蒙名]來源薔薇科白毛委陵菜Potentilla conferta Bunge,以根入藥。生境分布內(nèi)蒙古。性味苦、酸,涼。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止血。主治子宮功能性出血。鼻衄。用法用量配方用,1~2錢。......
  • 拼音注音Bái Máo Cǎo別名伏地蜈蚣草(《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出處《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來源為紫草科植物紫筒草的全草。夏季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于草原、沙漠地區(qū)的固定沙地、山坡、沙質(zhì)地。分布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陜西等地。原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