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牛屎樹

    拼音注音Niú Shǐ Shù別名

    榿木皮(《天寶本草》),羅拐木、菜殼蒜(《貴州民間藥物》)。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為樺木料植物榿木嫩葉樹皮。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山邊、土坎、林中。分布四川、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落葉喬木,高至40米。樹皮平滑,灰色;小枝幼時(shí)具短柔毛,最后無毛,有皮孔。葉倒卵狀長(zhǎng)橢圓形或橢圓形,長(zhǎng)6~15厘米,寬2.8~8厘米,先端短尖,基部狹尖,邊緣有不規(guī)則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側(cè)脈8~10對(duì),脈腋有疏細(xì)毛;葉柄長(zhǎng)約2厘米,密生茸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雌雄柔荑花序各單生于葉腋間,雄花序伸長(zhǎng),每1苞片有花3朵,雌花序球形,每苞片有花2朵.果序卵圓形,果序梗細(xì)長(zhǎng),長(zhǎng)達(dá)8厘米;翅堅(jiān)果卵狀長(zhǎng)橢圓形,有膜質(zhì)翅。

    性味

    性平,味澀,有小毒。

    功能主治

    《天寶本草》:"平肝,清火,利氣。治鼻衄,崩癥,風(fēng)火赤目。"

    復(fù)方

    ①治麻瘋:牛屎樹、小米柴,三棱草(八面風(fēng))各半斤。共搗絨,煎水洗患處。(《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腹瀉:牛屎樹皮三錢。搗絨兌開水服,每日三次。(《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ān Dì Jǐn別名血筋草(《浙江天目山藥植志》)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為大戟科植物斑地錦的全草。6~9月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路邊和園圃內(nèi)。分布浙江、江蘇等地。原形態(tài)一年生匍匐小草本,高15~25厘米,含白色乳汁......
  • 來源天南星科天南星屬植物細(xì)齒天南星Arisaema serratum (Thunb.) Schott,以球莖入藥。秋冬采收,曬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解毒。用于毒蛇咬傷。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爛敷傷口周圍。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拼音注音Bān Chǔ Tóu Hónɡ來源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斑點(diǎn)楮頭紅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arcopyramis nepalensis Wall.var.maculata C.Y.Wu ex C.Chen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
  • 拼音注音Bān Diǎn Hǔ ěr Cǎo英文名blotch saxifraga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來源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斑點(diǎn)虎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axifraga punctata L.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
  • 來源虎耳草科斑瓣虎耳草Saxifraga takedana Nakai,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西藏。性味淡,溫。功能主治除濕利尿,行血祛瘀,消腫。主治咳嗽,咯血,黃疸,骨折筋傷,白帶,瘡癤。用法用量0.5~1兩。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