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粘山藥、粘狗苕、粘芋、黃藥、黏粘粘
《植物名實(shí)圖考》謂:“薯蕷,《本經(jīng)》上品,即今山藥……云南有一種,根長尺余,色白而扁,葉圓。《滇南本草》謂之牛尾參,蓋有其形……”"按以上所述及附圖考證,即為薯蕷科毛膠薯蕷。
藥材基源:為薯蕷科植物毛膠薯蕷的塊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oscorea subcalva Prain et Burhll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除去莖葉,洗凈,刮去外皮,鮮用。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3200m的山谷、山坡灌叢中或林緣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南、廣西等地。
毛膠薯蕷 纏繞藤本。塊莖圓柱形,垂直生長,新鮮時(shí)斷面富粘滯性。莖右旋,有毛。單葉互生;葉柄短于葉片;葉片卵狀心臟形,先端尾狀,上面光滑或具曲柔毛,下面密被白色曲柔毛或近乎無毛?;ù菩郛愔?。雄花棕紅色,常4-8朵集成小聚傘花序,若干小聚傘花序按一定間隔形成約長10cm的穗狀花序;花冠有棕紅色斑點(diǎn),外面有毛;雄蕊6,著生在花被筒上;花藥內(nèi)向,長超過花絲。雌花序穗狀,長約5cm。蒴果反曲,常2-6枚集生在短果軸上,密生曲柔毛,有時(shí)近無毛;蒴果翅薄長約20mm,寬4-6mm;種子扁平,著生于果實(shí)每室的基部,上方具斧頭狀的寬翅?;ㄆ?-8月,果期9-10月。
脾;肺;腎經(jīng)
甘;微辛;平
健脾去濕;補(bǔ)肺益腎。主脾虛食少;泄瀉;腎虛遺精;消渴;肺勞咳嗽;跌打損傷
內(nèi)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粘山藥、粘狗苕、粘芋、黃藥、黏粘粘
出處《植物名實(shí)圖考》謂:“薯蕷,《本經(jīng)》上品,即今山藥……云南有一種,根長尺余,色白而扁,葉圓。《滇南本草》謂之牛尾參,蓋有其形……”"按以上所述及附圖考證,即為薯蕷科毛膠薯蕷。
來源藥材基源:為薯蕷科植物毛膠薯蕷的塊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oscorea subcalva Prain et Burhll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除去莖葉,洗凈,刮去外皮,鮮用。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3200m的山谷、山坡灌叢中或林緣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南、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毛膠薯蕷 纏繞藤本。塊莖圓柱形,垂直生長,新鮮時(shí)斷面富粘滯性。莖右旋,有毛。單葉互生;葉柄短于葉片;葉片卵狀心臟形,先端尾狀,上面光滑或具曲柔毛,下面密被白色曲柔毛或近乎無毛?;ù菩郛愔?。雄花棕紅色,常4-8朵集成小聚傘花序,若干小聚傘花序按一定間隔形成約長10cm的穗狀花序;花冠有棕紅色斑點(diǎn),外面有毛;雄蕊6,著生在花被筒上;花藥內(nèi)向,長超過花絲。雌花序穗狀,長約5cm。蒴果反曲,常2-6枚集生在短果軸上,密生曲柔毛,有時(shí)近無毛;蒴果翅薄長約20mm,寬4-6mm;種子扁平,著生于果實(shí)每室的基部,上方具斧頭狀的寬翅?;ㄆ?-8月,果期9-10月。
歸經(jīng)脾;肺;腎經(jīng)
性味甘;微辛;平
功能主治健脾去濕;補(bǔ)肺益腎。主脾虛食少;泄瀉;腎虛遺精;消渴;肺勞咳嗽;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