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毛莢決明

    拼音注音Máo Jiá Jué Mínɡ英文名Legumen Sickle Senna出處

    始載于《中國(guó)主要植物圖說-豆科》。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毛莢決明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assia hirsuta L.

    采收和儲(chǔ)藏:冬季采收,鮮用。

    生境分布

    分布于廣東、云南德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自治州有逸為野生者。原產(chǎn)美洲熱帶地區(qū)。

    原形態(tài)

    毛莢決明 灌木,高0.6-2.5m。嫩枝密被黃褐色長(zhǎng)毛。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葉柄與葉軸均被黃褐色長(zhǎng)毛,在葉柄基部上面具黑褐色腺體1枚;小葉4-6對(duì),長(zhǎng)10-20cm;小葉片卵狀長(zhǎng)圓形或長(zhǎng)圓狀披針形,長(zhǎng)3-8cm,寬1.5-3.5cm,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被長(zhǎng)毛??偁罨ㄐ蛏谥敹巳~腋;總花梗和花梗均被長(zhǎng)柔毛;萼片5,密被長(zhǎng)柔毛,長(zhǎng)約5mm;花瓣5,黃色,無毛,長(zhǎng)15-18mm。莢果細(xì)長(zhǎng),扁平,長(zhǎng)10-15cm,寬約6mm,表面密被長(zhǎng)粗毛。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化學(xué)成分

    種子含4,4ˊ-雙(1,3,8-三羥基-2-甲基-6-甲氧基蒽醌)[4,4ˊ-bis(1,3,8-trihydroxy-2-methys-6-methoxyanthraquinone)],3β,16β,22-三羥基異何帕烷(3β,16β,22-trihydroxyisohopane)。種子油含少量錦葵酸(malvalic acid),蘋婆酸(sterculic acid),此外含△5-甾醇(△5-sterols),△7-甾醇(△7-sterols)和少量飽和甾醇。

    歸經(jīng)

    肝經(jīng)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痛。主癰疽,腫毒,瘡癤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種子可解魚毒,并作解熱藥。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āo Tóu Xiàn別名野莧菜、光莧菜來源莧科莧屬植物凹頭莧Amaranthus ascendens Loisel.,以全草和種子入藥。性味甘、淡,涼。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用于腸炎,痢疾,咽炎,乳腺炎,痔瘡腫痛出血,毒蛇咬傷。用法用......
  • 《中藥大辭典》:凹樸皮拼音注音āo Pǔ Pí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為木蘭科植物鵝掌楸的樹皮。生境分布野生于山谷林內(nèi)或陰坡水溝邊;或栽培作觀賞。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等地。原形態(tài)鵝掌楸,又名:馬褂樹、雙飄樹。落葉喬木,高達(dá)1......
  • 拼音注音āo Wǎ Wéi別名藏瓦韋來源藥材基源:為水龍骨科植物棕鱗瓦韋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episorus scolopendrius(Ham.ex D.Don)Mehra et Bir[L.excavatus Bory var......
  • 拼音注音āo Liè Máo Shè Xiānɡ別名毛麝香、山薄荷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凹裂毛麝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denosma re-tusilobum Tsoong et Chin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或鮮......
  • 《中藥大辭典》:埃蕾拼音注音āi Lěi出處《中國(guó)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來源為龍膽科植物百金花的帶花全草。開花時(shí)采集,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沙漠地區(qū)的湖盆,濕潤(rùn)和鹽漬化的沙地。分布內(nèi)蒙古、新疆、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等地。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