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李根

    《中藥大辭典》:李根拼音注音Lǐ Gēn出處

    《本草經(jīng)集注》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9~10月采。

    性味

    ①《日華子本草》:"涼,無毒。"

    ②《滇南本草》:"性寒,味苦澀。"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治消渴,淋病,痢疾,丹毒,牙痛。

    ①《藥性論》:"苦李根煮汁止消渴。"

    ②《日華子本草》:"主赤白痢,濃煎服。"

    ③《滇南本草》:"治膏淋膿閉,馬口疼痛,秧草為使,用根點(diǎn)水酒服,但服后膿止,管中癢,方好。"

    ④《綱目》:"治小兒暴熱,解丹毒。"

    ⑤《重慶草藥》:"清火解毒。用于熱淋,血痢,牙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外用:燒存性研末調(diào)敷。

    復(fù)方

    ①治小兒暴有熱,得之二、三日:李根、桂心、芒硝各十八銖,甘草、麥門冬各一兩。上五味,細(xì)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五服。(《千金方》李根湯)

    ②治小兒尿灶丹,初從兩股起,及臍間走入陰頭皆赤色者:燒李根為灰,以田中流水和敷之。(《千金方》)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李根拼音注音Lǐ Gēn別名

    山李子根、李子樹根

    英文名Root of Japanese Plum出處

    出自《本草經(jīng)集注》。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李的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runus salicina Lindl.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收。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2600m的山溝路旁或灌木林內(nèi)。

    資源分布:除內(nèi)蒙古、新疆、西藏外,全國各地多有分布和栽培。

    原形態(tài)

    李 喬木,高達(dá)9-12m。樹皮灰褐色,粗糙;小枝無毛,紫褐色,有光澤。葉柄近頂端有2-3腺體;葉片長方倒卵形或橢圓倒卵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xì)密淺圓鈍重鋸齒?;▋尚?;通常3朵簇生;萼筒杯狀,萼片及花瓣均為5;花瓣白色,雄蕊多數(shù);排成不規(guī)則2輪;雄蕊1,柱頭盤狀,心皮1,與萼筒分離。核果球形或卵球形,直徑3.5-5cm,栽培品種可達(dá)7cm,先端常稍急尖,基部凹陷,綠、黃或帶紫紅色,有光澤,被蠟粉:核卵圓形或長圓形,有細(xì)皺紋?;ㄆ?-5月。果期7-8月。

    性狀

    根呈圓柱形,長30-130cm,直徑0.3-2.5cm。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縱皺紋及須根痕,質(zhì)堅(jiān)硬,不易折斷,切斷面黃白色或棕黃色,木質(zhì)部有放射狀紋理。氣微,味淡。

    歸經(jīng)

    脾;胃經(jīng)

    性味

    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主瘡瘍腫毒,熱淋,痢疾,白帶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diào)敷。

    各家論述

    1.《藥性論》:苦李根煮汁止消渴。

    2.日華子本草》:主赤白痢,濃煎服。

    3.《滇南本草》:治膏淋膿閉,馬口疼痛,秧草為使,用根點(diǎn)水酒服,但服后膿止,管中癢,方好。

    4.《本草綱目》:治小兒暴熱,解丹毒。

    5.《重慶草藥》:清火解毒。用于熱淋,血痢,牙痛。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果根拼音注音Bái Guǒ Gēn出處《重慶草藥》來源為銀杏種植物銀杏的根或根皮。9~10月采。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果“條?;瘜W(xué)成分根皮含白果苦內(nèi)酯C、M、A、B。性味味甘,性溫平,無毒。注意寒盛未解,勿用。功能主治益氣補(bǔ)......
  • 拼音注音Bái Guǒ Hú Jì Shēnɡ別名歐寄生來源藥材基源:為桑寄生科植物卵葉槲寄生的帶葉莖枝。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Viscum album L.var.meridianum Danser[V.albumL.subsp.merid......
  • 別名硬根紫草來源紫草科白果紫草Lithospermum officinale L.,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新疆。化學(xué)成分根含紫草色素。功能主治外用治關(guān)節(jié)炎。用法用量全草適量,煎水外洗。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槍桿拼音注音Bái Qiānɡ Gǎn別名根根藥、對(duì)節(jié)木、狗骨頭樹來源木犀科白蠟樹屬植物白槍桿Fraxinus malacophylla Hemsl.,以根入藥。秋冬采,洗凈切片,曬干。性味苦、澀,寒。功能主治清熱,利......
  • 拼音注音Bái Qiānɡ Gǎn Gēn來源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白槍桿的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Fraxinus malacophylla Hemsl.采收和儲(chǔ)藏:秋、冬季采挖,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分布于廣西、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