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冷杉果

    《中藥大辭典》:冷杉果拼音注音Lěnɡ Shān Guǒ別名

    唐則(藏名)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松科植物蒼山冷杉種子。果實成熟時摘下曬干。輕輕打下鱗片與種子,篩取種子供用。

    生境分布

    生長于高山。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蒼山冷杉,又名:塔杉。

    常綠喬木,高約20~30米,樹冠塔形,樹皮灰色或灰褐色,深裂。小枝亮紅褐色或灰褐色,光滑。葉線形,長1~1.5厘米,先端鈍形并現(xiàn)凹缺,全緣且反卷,基部狹小,上面中脈凹下,下面中脈凸起,兩側各具一氣孔帶。花單性,同株;雄球花短而下垂,呈圓柱形或長橢圓形,著生于小枝基部的葉腋,花藥朱紅色,2室,冠以球形的藥隔;雌球花呈長圓形,直立,位于小枝的先端。具多數(shù)覆瓦狀排列的苞片及鱗片,在其內基部各具2胚珠。球果長圓柱或長卵圓形,長7~10厘米,基部粗大,木質,紫黑色;鱗片扇形;苞片淡紫色,長圓匙形,基部狹窄而成長柄,成熟時鱗片和苞片均脫落。種子具翅?;ㄆ诖杭尽9炱谇锛?。

    性味

    性溫,味辛,無毒。

    功能主治

    理氣散寒。治發(fā)痧氣痛,胸腹冷痛及小腸疝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4錢;或煅存性研末。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冷杉果拼音注音Lěnɡ Shān Guǒ出處

    出自《四川中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松科植物蒼山冷杉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bies delavayi Franch.

    采收和儲藏:秋季球果近成熟時采摘,輕輕打下鱗片及種子,然后篩出種子,生用或炒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800-4400m的高山地帶,多為純林。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常綠喬木,高達25m,胸圍達1m。樹皮灰褐色,粗糙縱裂;大枝平展,樹冠塔形。小枝無毛,一年生枝紅褐色或褐色,二至三年生枝暗褐色。葉密生,輻射伸展,或枝條下面之葉排成2列,上面之葉斜上伸展,條形,通常微呈鐮狀,邊緣向下反卷。長0.8-3.2cm,寬1.7-2.5mm,先端凹缺,上面亮綠色,下面中脈兩側各有1條粉白色氣孔帶,白粉帶常被反卷的葉緣遮蓋;樹脂道2個,邊生。雌雄同株,球花單生于去年枝上的葉腋,雄球花成穗狀圓柱形,下垂;雌球花直立。球果圓柱形或卵狀圓柱形,長6-10cm ,徑3-4cm,熟時黑色,被白粉,有短梗;中部種鱗狀四方形,苞鱗露出,先端有急尖的長尖頭,外曲。種子窄三角狀卵形,種翅較種子為短?;ㄆ?月,果熟期10月。

    性狀

    性狀鑒別 種子略呈楔形,上端有膜質的翅。氣微,味淡。

    性味

    辛;性溫

    功能主治

    濕中理氣;散寒止痛。主發(fā)痧氣痛;脘腹;冷痛,疝氣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或浸酒;或煅存性研末。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í Yè Huánɡ Yánɡ別名石黃楊、萬年青。來源藥材基源:為黃楊科植物雀舌黃楊的根、葉或花。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uxus bodinieri Levl.采收和儲藏:根全年可挖,洗凈,切片,曬干;葉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干;......
  • 拼音注音Chí Yè Lónɡ Dǎn別名奧拉毛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來源藥材基源:為龍膽科植物匙葉龍膽的帶根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entiana spathulifolia Maxim.et Kusnez.采收和儲藏:6-......
  • 拼音注音Chí Gēnɡ Ténɡ別名武靴藤、金剛藤、蛇天角、飯杓藤來源蘿藦科匙羹藤屬植物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 (Retz.)Schult.[G. alterniflorum (Lour.)Merr.],以根及全株入藥。......
  • 拼音注音Shēn Tiáo別名人參條英文名Panax ginseng C.A.Mey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人參根莖上的不定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ax ginseng C.A.Mey.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洗凈,曬干。原形態(tài)多年生......
  • 拼音注音Chā Fēn Liǎo別名酸不溜、分枝蓼、叉枝蓼、酸姜來源蓼科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以根(黑色老根為佳)入藥。生境分布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性味酸、甘,溫。功能主治祛寒,溫腎。主治寒疝,......